癌症連41年居死因之冠 醫師:掌握身心健康 健檢時這些檢查必做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編輯部 諮詢/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洪育忠醫師
惡性腫瘤連續41年居十大死因首位 及早篩檢才能遠離風險
癌症的發生主要受基因、器官退化、環境因素、感染(如B肝病毒)、飲食習慣、身體慢性發炎等影響,也因為成因眾多,所以癌症發生比例始終居高不下。其中,肺癌、肝癌已連續43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前2名,根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受檢者癌症統計排行榜,肺癌也是2022年發現率最高的癌症,足見肺癌對國人健康影響甚鉅。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洪育忠醫師提醒,多數民眾以為只要沒抽菸就不用擔心,但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台灣罹患肺癌者不吸菸者比吸菸者來的高,聯安診所受檢者中,也常見有不煮飯、不抽菸者檢查後發現罹患肺癌,因此無論是否有家庭史,都建議民眾,35歲過後,除了胸部X光外,更應透過有助早期發現肺癌的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了解肺部狀況。
另外,男性攝護腺癌、女性乳癌更是常列見於排行榜中。因此建議男性40歲過後,最好安排攝護腺相關檢測,如攝護腺抗原(PSA)腫瘤標記,女性則最好可安排乳房(高階3D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婦科(薄層抹片、子宮及卵巢超音波、HPV病毒檢查)、甲狀腺(甲狀腺超音波)三面向的檢查。
推薦檢查方案:全身深度篩檢C方案、全方位影像防癌E方案
健康一大殺手:心血管問題
雖然衛福部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分開羅列,然而這四項其實都與心血管息息相關,比如糖尿病患者常合併有高血壓症狀,也容易引發心血管相關問題。另外,患有糖尿病與高血壓一族更是腎臟疾病的高危險群,可以說心血管相關疾病是健康一大殺手。
而想預防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血管的健康,比如血管內皮是否有粥狀斑塊、動脈是否有硬化的狀況,所以平日安排健檢時,最好加入動脈硬化儀、頸動脈超音波、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並透過脂蛋白元ApoA1、脂蛋白元ApoB、脂蛋白元ApoA1/ApoB比值了解膽固醇狀況、評估心血管硬化風險。
另外,國人糖尿病已有年輕化趨勢,且高血糖、胰島素阻抗的現象也有增加的現象,根據聯安健檢資料庫,2022年便有高達44%民眾胰島素抗性指數偏高,因此切勿輕忽,平時除了調整飲食,最重要的是定期追蹤,檢查無異狀者繼續保持,若數值異常,也應盡早著手改善。
推薦心血管健檢方案:進階B-心血管方案
生理與心理健康息息相關,尋求專業協助是關鍵
除身體疾病外,洪育忠也觀察到一值得關注的現象,即15-44歲年齡中,蓄意自我傷害(自殺)為死因第二名,根據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推測原因可能與網路使用、家庭因素以及精神疾病的共病,但實際原因仍在分析中。
近期許多新聞事件頻傳,造成社會上有一定程度的恐慌感,提醒民眾,儘管情緒波動為正常現象,但若發現自己常受情緒影響並導致無法維持日常生活與工作時,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及心理師的協助,也可透過功能醫學「神經傳導代謝評估」的檢測,評估血清素、腎上腺素、多巴胺等重要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狀態。最重要的,生理與心理健康息息相關,因此切莫忽略任一方。
從預防醫學角度中,健康不只是當下身體是否健康,更要評估未來風險以及心理、環境的健康,尤其根據WHO調查,有高達75%的民眾處於「亞健康」狀態──即是處於健康與疾病中間的灰色地帶,因此千萬別等到有症狀,而是及早檢測才能及早預防。
♛ 本期精選文章
心血管問題不吃藥有新解!整合醫學新門診成顯學
素食者易缺維生素D 營養師:3招補足提升骨質及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