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公里的長程騎行 讓我與孩子一起圓夢!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編輯部 諮詢/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 施奕仲醫師
文章朗讀
根據《JAMA 網路開放期刊(JAMA Network Open)》表示,良好的親子關係有助於青春期兒童身心健康,並降低對於尼古丁、藥物等有害物質的依賴。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醫師於今年4月,與12歲兒子完成了北高400公里單車挑戰。他分享,這次旅程不僅增強了體能,也加深了父子間的親密關係。施醫師還結合自己的經驗與專業,提供根據個人體能來規劃長程運動,及進行相關運動時所需注意事項的建議。

小風波 增加旅途記憶點 感情更好
當體力、物資、配備準備充分後,隨著計劃日期來到,施醫師和兒子滿懷期待出發。他們僅決定大致停靠點,其他如休息點、住宿點則是隨機安排,為旅途保留彈性,也避免必須趕路的壓力。

人人都能試?醫:應了解自己的身體容許值
長程運動有無限制?除了一般運動要注意的關節、肌肉、韌帶等的保健之外,從心血管健康的角度而言,建議年齡為何?又該如何評估體力是否適合?
施醫師表示,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嘗試中高強度的運動時,若能將心率維持在容許範圍內,會相對安全;透過「穿戴式裝置」量測心率,隨時注意心率變化,據此適度增減運動強度,並注意自身的症狀變化,就能避免運動引發的心血管風險。
施醫師也提供一個簡單的公式,即「220 - 年紀」可以粗略當作自身心率的極限,而65-75%為中強度運動範圍,75-95%為高強度運動範圍。在執行長時間有氧型運動時,以中高強度間最佳,亦即最大心率的75%為最適切的心率,並定時注意一下手錶上顯示的心率,據此來隨時調節騎車速度。施醫師提醒,若長時間處在高強度運動範圍,甚至超過最大心跳,容易觸發潛在心律不整患者一定程度休克及猝死風險,必須格外留意。若能事先安排「進階式運動心電圖檢查」,科學化的了解是否有誘發心肌缺氧、心律不整與自身體適能狀態的醫學數據,便可更進一步提供心血管個人化有氧運動建議。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 心臟血管內科主任 施奕仲醫師
醫療背景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美國賓州大學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影像研修
資歷
.台大醫院心臟科研究員醫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
.健保局第一、第二門診中心醫師
.默沙東(MSD)醫藥學術顧問、資深醫藥學術顧問
.諾華(Novartis)醫學事務處處長
.葛蘭素史克(GSK)醫藥處長
.默沙東(MSD)醫藥學術處處長
專長
內科醫學、心臟血管醫學、心血管影像學、預防醫學
♛ 本期精選文章
B群越補越精神? 醫:忽略這一點致健康風險!
《聯安三十》專書專欄.「尋找禮物」的「心」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