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越快越久越好? 醫師:其實不健康!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編輯部 諮詢/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 施奕仲醫師
文章朗讀
數年前,體認到需要運動來鍛鍊身體的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心臟血管內科主任 施奕仲醫師,在嘗試健身房相關訓練後,發現自己體能不足。在綜合評估下,決定透過規律的跑步作為心肺訓練的開始。這一起心動念,就是直到現在仍每週一到兩次的5公里左右的練習不輟。亦接連參與10公里的迷你馬拉松活動,甚至已經成功挑戰半馬21公里的賽事。施醫師回憶道:從小我便是最不愛體育課的,對於跑步更是敬而遠之,但感受到跑步所帶來的改變後,現在,跑步已經是我人生想要堅持的事物之一。
堅持跑步訓練有方法 半年有感改變
對於很多人來說,開始跑步並非難事,難的在於堅持,也就是習慣的養成。跑齡將近三年的施醫師也同樣面臨時間不夠、容易覺得無聊及倦怠或是天氣驟變等困境,但他仍能維持數年跑步的習慣。對此,施醫師分享幾個透過經驗累積的實用方法,與讀者共勉。
1.志同道合夥伴:跑步雖然可以自己完成,但相較於球類運動,仍較容易感受到孤單及無聊。若有志趣相投或是目標相近的朋友、同事,彼此鼓勵、督促,更有助於增進跑步的意願,同時也提升人際互動,予以心理正向的支持。
2.利用生活中的零碎時間:氣候不佳,家庭工作繁忙都可能是使跑步運動終止的原因。「利用生活環境的地形,上下班的零碎時間,也可以創造出練習跑步的環境,譬如上下班時若遇到樓梯時,我會在注意安全的情況下跑到目的地。上班前的早晨、下班後八點前正是交感神經張力略高的時段,此時運動也有益於自律神經的調節。」
3.設定容易實踐的目標:當目標過於遠大,可能會因為難以達成而感到無助,易半途而廢。施醫師分享,即使是看起來簡單的運動,只要每天做一點,一年累積起來就相當可觀!施醫師舉例:「每天做3個伏地挺身,即使睡前才想起來,都來得及時達成。若每天設定做30個,即使突然想起也會因為覺得太累而作罷,放棄一次,就可能放棄無數次。每天做3個因為容易達成,一年至少就做了1000個伏地挺身,甚至更多,反而累積出不少的成果,這也是一種人生成就感的來源!」
4.適時蒐集正面回饋:正面回饋不僅僅是從他人身上獲得,自己也可以覺察,連健康檢查也能告訴你,身體真的不一樣了。施醫師分享:「跑步大概不到半年的時間,最大的不同是我的精神變好了!雖然體重沒有明顯的差異,但太太也回饋說看起來身形變得精實。最重要的是健檢時也發現中度脂肪肝消失了,健康數據真的明顯改善。」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 心臟血管內科主任 施奕仲醫師
醫療背景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美國賓州大學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影像研修
資歷
.台大醫院心臟科研究員醫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
.健保局第一、第二門診中心醫師
.默沙東(MSD)醫藥學術顧問、資深醫藥學術顧問
.諾華(Novartis)醫學事務處處長
.葛蘭素史克(GSK)醫藥處長
.默沙東(MSD)醫藥學術處處長
專長
內科醫學、心臟血管醫學、心血管影像學、預防醫學
♛ 本期精選文章
聽過隱吡咯嗎?心理健康與這指數有關!
《聯安三十》專書專欄.用醫學中心專業標準,首創一日健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