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 范睿珉營養師
  • 字級
【食在健康】

 【摘要】現今越來越多人選擇蔬食,從便利商店的蔬食專區即可看出市場商機。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范睿珉營養師分享,許多蔬食餐點其實隱藏「高澱粉、高油炸、高加工」的風險。吃素要吃得更健康,建議選擇全穀類主食、補足蛋白質、增加多樣化蔬菜攝取,並減少油炸與素肉等加工品。從每周一餐開始,養成彈性蔬食的飲食方式,擁抱健康不費力。

 

您知道嗎?台灣約有14%的人口茹素,素食人口占比高居全球第三!過去多因宗教信仰而吃素,如今蔬食早已跳脫宗教框架,成為一種新穎的生活態度,從便利商店設立蔬食專區、各式蔬食餐廳品牌崛起,可見台灣蔬食環境多元友善。然而,在這些琳瑯滿目的蔬食選擇當中,該如何吃得更為健康呢?11月25日為國際素食日,讓我們一起用更聰明的方式來迎接健康吧。

 

蔬食陷阱一:外食族澱粉量恐超標!

市售常見的蔬食便當,多以炒飯/麵、米粉/冬粉等當主食,並出現玉米、南瓜、芋頭等澱粉類配菜,其中,麵線糊、中式煲羹等勾芡料理也是常見的澱粉陷阱,一餐下來澱粉量攝取爆表,且蛋白質攝取不足,長期下來恐造成飲食不均衡,血脂肪、血糖偏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囤積過多熱量衍生肥胖問題。

 

建議挑選主食時,優先以全穀雜糧類為主(如:糙米飯、五穀飯等),每一餐的飯量與澱粉類蔬菜(芋頭、地瓜、馬鈴薯等)控制在一小碗內為宜。另外,每餐攝取足夠優質蛋白質:豆干、豆腐、豆漿、毛豆、黑豆、天貝、雞蛋等增加飽足感。蔬菜類則建議每餐1-2小碗熟的蔬菜類或2-4小碗生菜(須注意食安風險),同時,菇類、木耳及藻類也是屬於蔬菜類,增加多元化攝取。

 

蔬食陷阱二:油炸美味料理,暗藏健康危機

市售蔬食為了美味,常使用油炸烹調,例如:臭豆腐、炸蛋、蔬菜天婦羅等,但炸物含有較高的反式脂肪酸,會降低好的膽固醇(HDL-C),增加壞的膽固醇(LDL-C),進而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每週油炸物不超過2次,改以涼拌、蒸煮、清炒等料理方式。

 

此外,許多素食料理會使用奶油及椰子油,須注意此兩種油脂富含飽和脂肪酸,會增加不好的膽固醇,建議在家烹調時,選擇橄欖油、酪梨油、玄米油等富含omega-9脂肪酸的好油。

 

蔬食陷阱三:超加工食品含高鈉、高添加物

素肉、素魚等加工食品,為了增添風味、使素肉成形,常添加大量油脂,並加入含有高鈉的食品添加物及食用色素等,會造成身體發炎及肝臟、腎臟代謝負擔,此外,醃漬菜(酸菜、榨菜、梅干菜、泡菜等)也屬於高鈉加工品。

 

若要增加蔬食料理口味豐富度,則建議可選用檸檬、胡椒、義大利香料、九層塔、孜然粉、味噌醬、天然堅果醬等。五辛素食者,則可選擇青蔥、蒜頭、洋蔥抗氧化三寶,不僅讓蔬食料理更多元,也讓健康與美味兼具。


飲食新取向:彈性素食健康又環保

以植物性飲食為主,偶爾吃少量肉類或動物性食物的「彈性蔬食主義(Flexitarianism)」愈來愈盛行。如何聰明吃蔬食?從選對主食、補足蛋白質,到減少油炸物與加工食品,每個小改變都能為自己的健康加分。一起從每周一餐蔬食開始,擁抱蔬食,不僅讓身體更輕盈,也讓生活更有能量。

 

【素食小辭典】

強調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方式,不食用任何形式的動物性食物,如肉類、海鮮等。其中「素食」也包含「蔬食」概念,以蔬菜類為主要架構,富含鎂離子、植化素、膳食纖維等,有助維持腸道健康與代謝平衡。一般常見的素食飲食方式可分為:

  • 全素(Vegan):完全不攝取任何動物性來源的食材,包括肉類、海鮮、蛋類、奶類,甚至蜂蜜、魚膠等動物衍生物皆不食用。飲食內容以蔬菜、水果、全榖雜糧、豆類、堅果與植物油等為主。
     
  • 蛋奶素:不吃動物肉類與海鮮,但可攝取蛋類與奶類製品。
     
  • 五辛素:不吃肉類與海鮮,但可食用五辛,包括蔥(青蔥、紅蔥)、蒜頭、韭菜、蕗蕎或薤(音同「謝」)、洋蔥。五辛主要用於調味與提升香氣,相較一般蔬菜富含較多硫化物,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特性,有助減少自由基、支持免疫細胞運作,不僅能促進代謝,也使料理風味更有層次。
     




文章朗讀

分享到
營養師
范睿珉
醫療背景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
經歷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 臨床營養師
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醫事人員
糖尿病衛教師 (CDE)
慢性腎病整體照護訓練
食品安全管制系統基礎+進階訓練
長照LV1+LV2訓練
長照復能培訓
社區營養師培訓
專長
疾病膳食療養諮詢
預防醫學營養衛教
個人化營養品規劃
飲食教育教材設計
素食料理菜單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