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每天汲汲營營上班、下班趕著回家照顧家庭,你是否也感到疲累不堪身體好似出狀況,卻說不上哪裡不舒服?這時,全身健康檢查就是一項非常適合你的檢測項目。無論你是想訂出一份專屬的健檢計畫,還是單純想確認身體是否健康,透過完整的健檢方案,都能幫助你提早掌握身體狀況。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熱門的健檢方案,替你的健康多一層保障!

「沒症狀=沒問題」? 小心陷入亞健康陷阱
多篇文獻資料顯示,全球有高達75%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也就是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看似沒生病,卻經常出現疲勞、失眠、腸胃不適、頭痛等困擾。這些狀況往往被忽略,但其實可能是慢性病前兆。
在臺灣十大死因中,多數與慢性病與癌症有關。若是等到有明顯症狀再就醫,常常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時機。唯有定期進行全身健康檢查,才能將這些不起眼的數據轉化為「找出健康破口」的早期指南,把健康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全身健檢怎麼規劃?從年齡與生活型態出發
公費成人健檢或企業提供的員工健檢雖然方便,但大多屬於基本檢查,無法全面掌握身體狀況。要打造真正屬於自己的「健康計畫表」,就要從自身條件出發。洪育忠醫師建議,全身健檢的規劃應考慮3個關鍵因素:
- 年齡階段
- 生活型態(如壓力大、熬夜、常外食等)
- 家族病史(例如癌症、糖尿病等)
以下整理各年齡層的建議檢查重點,幫助你更精準挑選適合的健檢方案:
| 年齡層 | 建議檢查重點 | 延伸閱讀 |
|---|---|---|
| 31 ~ 40歲 |
|
30歲健檢詳解 |
| 41 ~ 50歲 |
|
40歲健檢詳解 |
| 51 ~ 60歲 |
|
50歲健檢詳解 |
| 61歲以上 |
|
60歲健檢詳解 |
*資料來源: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健康管理中心製表
全身健康檢查如何打造專屬計畫?
想做全身健康檢查,卻不確定該選哪些項目?別擔心,其實不必一次全包,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規劃方式。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建議,打造專屬的健檢計畫,最實際的做法就是從「目的」與「預算」兩大面向下手。
如果近期身體有特定不適,例如:容易腹脹、消化差,就可優先安排無痛腸胃鏡,針對腸胃健康做深入檢查;若前一年腸胃檢查正常,隔年則可改以心血管或肺部檢測為主軸,採取「主題式輪替檢查」的方式,不但有效率,也較不會造成經濟壓力。若有預算就全包?倒不如一次掌握3大重點檢查:
- 腸胃系統(如:大腸鏡、胃鏡)
- 心血管系統(如:心臟超音波、頸動脈超音波)
- 肺部檢查(如: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 LDCT)
再根據前次健檢報告的紅字項目或個人慢性病風險,持續追蹤與加強。這樣的安排既全面又有針對性,才是打造長期健康藍圖的有效方式。建議在檢查前與健檢中心的諮詢專員深入討論,說明自身生活習慣、家族病史與健康疑慮,並量身打造一份專屬的健康檢查計畫表喔!
全身健康檢查報告如何看?別只盯紅字,更要看「變化趨勢」
做完全身健康檢查後,拿到一大疊報告你是不是也只會找紅字看?其實,健檢報告真正的價值,是讀懂身體的變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指出,多數人看到紅字就緊張,沒紅字就鬆一口氣。但事實上,「沒有紅字不等於完全健康」。舉例來說,有些指標雖在正常範圍內,但數值年年上升、愈來愈靠近臨界點,也可能代表風險正在悄悄累積中。
數值單看沒意義?學會「整體判讀」才是關鍵
洪醫師進一步提醒,健檢指標不應單獨看,而要「綜合判讀」,例如:血糖、膽固醇、體脂等數值彼此之間具有關聯性,單一異常未必代表疾病,但多項偏離正常就可能意味身體已經拉警報。此外,年齡、性別、生活習慣、家族病史也都會影響解讀,例如:年輕男性的肝指數稍高可能是熬夜所致,但若是有家族肝病史的中年人,數值偏高就更需要進一步追蹤。
做完全身健康檢查後,醫師解說階段其實才是重點。透過專業醫師結合過往檢查紀錄、歷年數據與個人風險因素進行全盤分析,才能提供最適合的健康建議。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健檢的價值,在疾病發生前就預先因應風險。
檢查後才是重點|建立屬於你的健康管理計畫
以運動為例,沒時間上健身房也沒關係,可以從每天原地超慢跑10分鐘開始,讓身體慢慢建立運動習慣,再逐步往「333原則」(每週3次、每次30分鐘、心跳達130)邁進。飲食方面,也不用一口氣改變太多。從每天兩個拳頭大的蔬菜量開始,搭配五色蔬果、減少紅肉攝取,都是具體又可行的日常調整。關鍵在於每天做一點點,就能慢慢走向更健康的自己。
如果你在報告中發現紅字或潛在風險,也可以透過3~6個月定期回測觀察變化,有需要的話進一步安排追蹤檢查,才能真正做到健康管理的閉環。
✅準備開始你的第一次健檢了嗎?立即預約、邁出健康管理第一步
全身健康檢查前要準備什麼?禁忌有哪些?
你是不是在準備健康檢查前,也都會很緊張,深怕有什麼沒有注意到會影響到後續的檢查結果?基本上,只要有事先掌握幾個重點,就能安心完成健檢。現在就幫大家整理出全身健檢常見的注意事項,讓你的健檢流程進行得更順利
健檢前3天~前1晚的準備
- 避免刺激性飲食:檢查前3天請避免辛辣、油膩、高糖與含酒精飲品。
- 確實空腹:檢查當日需空腹至少8小時(含水),尤其有抽血、腹部超音波、胃鏡等項目者更需留意。
- 調整生活作息:盡量保持良好睡眠,避免熬夜與過度運動。
📖延伸閱讀:健康檢查注意事項
正在服用慢性病藥物者請特別注意
- 抗凝血劑(如 Aspirin):請務必提早告知健檢單位,部分檢查可能需暫停服用。
- 糖尿病藥物(降血糖藥、胰島素):健檢當天請勿服用或注射,但務必隨身攜帶。
- 高血壓、心臟病等藥物:當天早上照常服用,以免影響生理穩定。
📖延伸閱讀:慢性疾病藥物服用注意事項
女性受檢者請留意以下情況
- 懷孕中或備孕中:不建議進行X光、斷層掃描或內視鏡等檢查,請主動告知。
- 生理期影響檢查結果:建議於經期結束後5天再接受檢查會較準確。
- 哺乳中:若安排無痛腸胃鏡,檢查後24小時內請勿哺乳,以免藥物殘留影響寶寶。
若安排「無痛腸胃鏡」檢查者,這些準備不可少!
- 身體不適時請延後檢查:如有感冒、發燒或感染等症狀,建議延期檢查。
- 配合飲食調整與瀉劑使用:檢查前3天需採取低渣飲食(避免高纖、油炸、難消化食物)、前一晚按指示飲用瀉劑清腸
📖延伸閱讀:低渣飲食注意事項、瀉劑注意事項、大腸鏡檢查注意事項
健檢當日的穿著建議
穿著沒有特別規定,以輕鬆舒適為主。但請勿穿著緊身束腹(褲),或有金屬、厚塑膠鈕扣或佩飾等之內衣褲,以免影響放射科診斷結果;同時,建議也勿攜帶或配戴貴重物品前來。如果你有任何特殊病史、懷疑懷孕、哺乳中,或服用特別藥物,建議事前與健檢中心聯繫確認,才能安心又有效率地完成全身健檢。
全身健康檢查如何選擇?5大方案,幫助年年管理健康!
完成全身健康檢查只是開始,真正的關鍵在於,你是否願意從報告出發,為自己的健康做出具體的改變!洪育忠醫師提醒:「反覆健檢不代表就會變健康,關鍵是把檢查結果轉化成生活中的行動。」
客製化健檢怎麼選?聯安5大全身健康檢查方案
聯安診所針對不同性別、年齡層與現代人常見健康困擾(如:胃癌、肺癌、乳癌、腸胃疾病、心血管問題)設計出五大全身健康檢查方案,從基礎到高階一次滿足不同需求。
| 方案名稱 | 費用 | 適用對象 | 方案內容 |
|---|---|---|---|
|
基礎A 全身健檢方案 |
$24,600元 | 從未詳細做過健檢或想定期追蹤健康者 | 為聯安針對有基礎健檢需求者所規劃的方案,依據男女性別及現代人好發的癌症、肺部、肝腎、新陳代謝、男/女性疾病等健康問題規劃的初階全身檢查 |
| 本方案內含胃蛋白酶原檢測及胃幽門桿菌呼氣檢測二擇一,提供想要瞭解胃部健康狀態者,以效率做好基礎篩檢與身體保健 | |||
|
進階B 腸胃~全身健檢方案 |
$39,600元 | 適合長期外食、應酬喝酒、水或纖維量攝取不足,欲深度了解腸胃消化系統者 | 為聯安最熱門的進階全身健檢方案 |
| 此方案特別規劃無痛胃鏡及無痛大腸鏡檢查,全程以無痛麻醉方式進行,並納入AI技術輔助偵測病灶,提供檢前評估、檢查、切片、息肉切除及衛教等一站式服務,協助你完整照顧健康 | |||
|
深度篩檢C 全身健檢方案 |
$52,600元 | 適合外食族或常有便秘、腹瀉等腸胃問題;通勤族、癮君子、常接觸廚房油煙、PM2.5,或有胸悶、久咳、心悸等心肺問題者,**最推薦給45歲以上民眾** | 為聯安最完整的全身健康檢查方案,內含完整全身健檢及高階影像醫學,囊括「腸胃、心血管、肺部」3大健康主軸 |
| 更領先業界納入具前瞻性的心血管硬化風險預測相關檢項,深度完整檢查,早期找到微小病灶,讓健康管理更全面到位 | |||
|
高階預防醫學D 全身健檢方案 |
$75,600元 | 長期有亞健康困擾,希望深入了解健康問題根源者 | 為聯安最先進且全面的預防醫學方案,強調健康並非僅是無疾病的狀態,而是追求身心的平衡 |
| 整合全身健檢、高階影像醫學,與224項急慢性過敏原、男女性荷爾蒙併腎上腺壓力皮質分析等前瞻性功能醫學檢測,從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血管健康等多重面向探究危害健康的因子 | |||
|
全方位影像防癌E 全身健檢方案 |
$124,600元 | 適合積極追求全方位身、心健康,延緩老化者 | 為聯安最深度且全方位的健檢方案,強調以「全人健康」的觀點為核心,徹底實踐預防醫學的健康思維 |
| 整合全身健檢與抗老化功能醫學,透過個人化科學數據分析,找出體內荷爾蒙/壓力的平衡狀態、環境或食物的致敏發炎因子,深度探究健康根本 | |||
|
更囊括3D高階影像醫學,全方位偵測心、肺、全身八大部位腫瘤,掌握早期癌症與其他疾病風險 |
📖延伸閱讀:健檢方案總覽
準備好開始你的第一次健檢了嗎?記得,全身健康檢查是為了「掌握身體趨勢」、「提早預防風險」、「讓每一天更安心」。從今天開始,透過適合自己的健檢方案,搭配生活調整與持續追蹤,你也能擁有專屬的健康藍圖。現在就立即預約諮詢,邁出你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吧!
文章朗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