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非銀髮族限定 年少錯失肌力 反致憂鬱與骨鬆!?
文/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 護理部主任 曾斐敬
文章朗讀
肌少症連帶影響憂鬱、骨質疏鬆等健康狀況
之所以呼籲重視肌肉減少的情形,最主要是因為肌少症除了造成肌肉質量和力量的減少,並增加跌倒機率外,依文獻指出肌少症還與下述健康問題有關:
一、心血管風險與代謝相關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
二、肥胖
三、憂鬱症
四、疲勞
五、骨質疏鬆症
六、生活品質下降(如吞嚥困難、走路遲緩)
或許很難想像為什麼只是肌肉量不足,竟可能衍伸出這麼多議題,但其實許多健康因子彼此都息息相關,唯有積極正視、主動預防,才是健康致勝的關鍵!
30而「力」必修課:四要點預防「肌少症」
一、避免不當減重:許多年輕人之所以會有肌肉量減少的問題,多數是因為不當減重行為導致肌肉量經歷多次耗損,又因飲食控制而蛋白質攝取不足,進一步造成肌本不足甚至過度消耗。所以應避免採用激烈減重方式,不讓自己陷入減重與復胖的惡性循環中。
二、飲食應增加蛋白質攝取並補充足夠維生素D:根據多篇文獻指出,想透過飲食習慣預防肌少症,最重要的即是應攝取足量的優質蛋白,並補充充足的維生素D!另外,也提醒民眾,每日應攝取足夠熱量(至少應滿足基礎代謝率),否則也容易造成肌肉流失。
三、進行體能與阻力訓練:例如游泳、健走等都是相當不錯的有氧運動,並可搭配如彈力帶拉伸、深蹲、舉啞鈴等肌力訓練。另建議兩種鍛鍊合併每週應至少訓練150-300分鐘,且應持之以恆。
四、保持定期健康檢查:
(一)SARC-F量表:現行最常用來篩檢肌少症的評估方法,主要以問答方式評估,如詢問是否步行需要協助、一年中跌倒的次數……以評估受檢者是否可能有肌少症。
(二)全身身體成份分析(雙能量X光吸收儀/DEXA):以客觀數據呈現身體肌肉量,可評估肌肉量是否拉警報。
30歲起養肌千日,幸福用在樂齡時。越早開始儲存「骨本」與「肌本」,努力維持住「質量」與「力量」的體質高峰,就越有機會延緩晚年肌肉衰退狀態的歷程,也絕對是每個人走向樂齡時,生活品質能否走向幸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