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健康檢查趨勢:解讀健康檢查十大異常項目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編輯部 諮詢/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家庭醫學科暨職業醫學科主任 王森德醫師
一年之計在於春,不少人喜歡在年初規劃新年計劃,為自己安排一套完整的健康檢查也常是必然的選項。然而面對琳瑯滿目的健檢項目,到底該如何選擇最適合的?鑑古知今,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 家庭醫學科暨職業醫學科主任 王森德醫師分析2023年聯安健檢大資料庫「十大健康異常檢項」,做為民眾在2024年安排健康檢查時的參考依據。此外王森德也提醒:「看到健康檢查紅字不要慌張,但也不要輕忽。定期健康檢查及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才是改善健康的長遠之策。」
此外,十大健檢異常有不少為重要慢性疾病成因,有相關健檢異常者不可不慎:
1.胃潰瘍:慢性胃炎(如萎縮性胃炎)及胃潰瘍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而胃癌是國人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第八位。
2.大腸息肉:大腸息肉中的腺瘤型息肉與大腸癌的發生息息相關,而大腸癌為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二位及死亡率第三位。
3.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結節,需進一步釐清是否為惡性腫瘤。甲狀腺癌是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七位。
4.脂肪肝、高膽固醇、體重過重:此三項異常與「代謝症候群」相關,而「代謝症候群」是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腎病、甚或惡性腫瘤的重要危險因子或具有共病性。
5.自律神經失調:會造成心理性疾病與睡眠障礙,進一步影響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6.維生素D缺乏:會導致骨質疏鬆,也與癌症、免疫系統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相關。
7.骨質疏鬆:會影響長者的活動能力及增加跌倒與骨折等意外事件的風險,而跌倒與骨折是導致長者失能與長期照護需求的重要原因。
面對健檢異常 不輕忽檢查結果很重要
健康檢查分為檢查和報告解讀兩階段,有些人做完檢查後,認為數據略高且感覺無不適,就忽略了檢查結果與後續追蹤,這是錯誤觀念。王森德提醒,即便數據輕微異常,也可能在未來演變成嚴重疾病,三點提醒讓健檢發揮最大價值:
1.看到紅字不要慌張,但也不要輕忽
.紅字表示數據異常,對健康有潛在危害,需要專業醫師建議,應積極改變生活作息或介入治療。
.異常數據為邊緣值的灰色地帶,未必是罹患疾病,可透過積極改變生活型態降低患病風險。
2.檢查報告正常也不要鬆懈
.即使是最好的篩檢工具,亦可能有其極限,無法在疾病初期篩檢出來。
.疾病發展速度不一,個案也可能在篩檢週期之間發病。定期健檢並保持良好生活作息才是長遠之策。
3.「亞臨床期」及「亞健康族群」的迷思
.「亞臨床期」:有些健檢結果處於邊緣或灰色地帶,雖臨床症狀不明顯,但可能存在潛在疾病風險,如亞臨床甲狀腺功能異常、高血壓前期、胰島素阻抗增高或糖尿病前期等,需要醫師及專家給予預防性介入的建議,並密切定期追蹤,進一步避免或延緩疾病的發生。
.「亞健康族群」:有時即使報告正常,身心仍可能存在潛在問題,這些傳統健康檢查工具所檢查不出來的不舒服症狀或感受,如慢性食物過敏、腸漏症、微量營養素缺乏、抗壓荷爾蒙異常…...,常需透過功能醫學檢測找到根源,並導入適當治療方式。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 家庭醫學科暨職業醫學科主任 王森德醫師
醫療背景
• 台大預防醫學研究所 博士
資歷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家庭醫學科主任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高齡醫學科主任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預防醫學暨社區醫學部主任
•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家庭醫學科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