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胃痛可能有「膽結石」?! 醫師教您用疼痛位置、頻率區分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超音波室主任楊建華
四大要點 區分膽結石vs胃痛
胃及膽囊位置相近,我常遇到民眾常把膽結石疼痛誤認成胃痛,到底兩者該怎麼區分?我建議可從四大部分來做區別:
1. 疼痛時間點:胃痛多數是發生在飯前;膽結石通常發生在飯後、或是晚上睡覺時。
2. 疼痛位置:胃痛主要是在腹部的中間偏左邊;而典型的膽結石疼痛是發生在右上腹,有時痛感也會放射延伸到右邊肩膀。
3. 疼痛的頻率:胃痛往往是週期性發作,腹部有悶悶的燒灼感;膽結石則是間斷性鈍痛。
4. 藥物是否有幫助:九成胃痛服用胃藥後均能改善,但若是膽結石問題,則吃胃藥也無法改善疼痛。

女性較男性更易罹患膽結石
國人的膽結石盛行率不低,成年人約有 10% ,年紀較大長者則有 30-40 %,且並非所有患有膽結石者都有症狀,約有7成的人不會發作,終其一生不知道自己有膽結石,2成偶爾會感到疼痛、不舒服,剩下 1 成較為嚴重需開刀治療,但也有極少數會因為膽結石的慢性刺激造成膽囊癌。
我們觀察在臨床上,女性發生率膽結石機率高出男性 2-3 倍,推測與荷爾蒙有關,加上隨著年齡增長,膽固醇也隨之升高,當膽汁濃度過高,含有過多的膽固醇、膽紅素容易形成沙粒,就會慢慢累積形成結石。每個患者的膽結石大小都不同、數量也不一樣,若非常嚴重便需要手術摘除膽囊。

飲食調整可減少膽結石發作機率
即便膽結石不一定會造成疼痛,我還是建議可藉由「飲食調整」減少發作機會。「膽囊」主要的功能是儲存膽汁消化油脂,日常生活中的飲食可盡量避免吃過飽以及過於油膩,並少吃精緻碳水化合物、甜食、高油脂炸物等,並多攝取膳食纖維像是蔬菜、水果、豆類、燕麥、全穀類等,尤其以下容易罹患膽結石的高風險族群,更需留意:
1. 膽結石家族史
2. 中高年齡婦女
3. 多產婦女
4. 肥胖者
5. 溶血性貧血患者
6. 肝硬化
7. 糖尿病
8. 酒精性肝病
9. 急速減重者
10. 飲食習慣不良:斷食者、嗜好高膽固醇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