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 COVID知多少? 醫師談對心臟、血管的影響
(last modified 2024-04-26 )
by

【抗疫特刊】Long COVID知多少? 醫師談對心臟、血管的影響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編輯部 諮詢/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 心臟血管內科主任 施奕仲醫師

【長新冠特輯】

千萬別小看「長新冠(Long COVID)」帶來的影響!長新冠,又稱為「新冠後遺症」,意指在身體感染COVID-19恢復健康後,帶來一系列中、長期的症狀包含:腦霧、肺部纖維化、皮膚病灶、味嗅覺異常、慢性腎功能異常,以及心血管問題等。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 心臟血管內科主任 施奕仲醫師指出,已有非常多研究發現長新冠會影響心臟血管系統:若發生在心臟,新冠病毒除了在急性感染期有所謂的「心肌炎」,可能會有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等問題,而其後遺症主要包括各種心律異常的現象所引發的不舒服,甚至長達半年以上;若在血管,研究發現有些痊癒後的患者,可能有易引發血栓生成的體質,尤其是靜脈血栓生成,進而造成血管阻塞等問題。民眾若自身有心血管或高血壓病史,更是高風險族群,需謹慎留意。

染疫後勿輕忽 基質生成引發心律不整

心肌炎不僅僅只有打疫苗才會得!新冠肺炎染疫後發生心肌炎的比例為萬分之個位數,比因疫苗接種而引發心肌炎副作用的比例(平均為百萬分之十位數)還高出十倍以上。現已有許多研究發現,許多染疫民眾即使已度過心肌炎急性期,但仍可能有其他後遺症。

施奕仲說明,COVID病毒在體內會直接攻擊心臟,讓心臟肌肉細胞發炎,就是心肌炎。而有研究發現,發炎過後,在心臟肌肉細胞間多了許多「基質(Substrate)」,而這個基質可能就是誘發心律不整的來源。

目前有心肌炎或心律不整的民眾,多數以藥物來控制,且能控制良好。但是否有機會痊癒尚不得而知,仍有待未來更多觀察與研究。建議有症狀的民眾可每1-3個月定期追蹤。

也可透過以下檢測,來評估自身心血管的健康狀況,頗具臨床參考價值:

  • 靜止心電圖,有需要時也可用24小時Holter’s攜帶式心電圖儀監控,甚至48小時或72小時的追蹤。
  • 運動心電圖,透過高負載壓力測試心臟反應,辨別是否誘發心肌缺氧或心律不整。
  • 心臟超音波,深入瞭解心臟結構面與功能面的各項數據。
  • 高敏度C反應蛋白(hs-CRP)或紅血球沉降率(ESR),為發炎性指標,再加上血液常規檢測CBC(全套血液檢查)、DC(白血球分類)。
  • 腦利鈉胜(BNP或ProBNP),慢性心臟衰竭指標。


不明原因胸悶、皮下出現異常出血點 恐血栓生成警訊

也有部份研究發現,染疫後部分康復者身體會有容易導致血栓生成的現象,而實際發生的原因目前尚無定論。如民眾發現有胸痛、胸悶、呼吸喘、皮下異常出血、肢體異常腫脹、血液回流異常等症狀,也需留意。

施奕仲指出,確診後一旦發現易有血栓生成的體質,都要多留心。但最麻煩的是不知道這個血栓會跑到哪個器官系統。在靜脈系統的血栓,生成在不同的位置就會有不同的症狀,如下肢深部靜脈栓塞引發腳腫痛;或是也可能進展導致肺動脈栓塞,肺壓增加,呼吸變得更急促、更喘;若是腦部靜脈竇血栓,則可能先頭痛而慢慢出現中風相關症狀。若是動脈系統血栓,就會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梗塞性中風、周邊動脈阻塞等,不可不慎。

若想瞭解是否有血栓生成,可透過抽血或檢查參考以下數值:

  • D-dimer:可瞭解是否有血栓生成。
  • 血氧偵測SpO2:正常值為97、98、99%;當低於93%時,先排除機器感應故障後,要特別留意肺微血管網是否有因為血栓而塞住。
  • 血小板、纖維蛋白原等指標。

有氧運動+抗發炎 長新冠的心血管保養之術

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發至今,帶給世界的影響深遠,雖一開始新冠病毒主要是攻擊呼吸系統,但在心血管疾病併發症的比例卻快速增長。施奕仲分享,規律的有氧運動,均衡的飲食營養,甚至補充抗發炎的保健品,如EPA/DHA等,許多其他的營養素也被發現對長新冠有正面的改善,這些都是每位民眾都可在生活中輕鬆落實心血管保養的好方法。

最後,施奕仲也提醒,染疫後若有心律不整或是心跳變快的狀況,也不要過於擔憂,也可能是外在因素(心理壓力)所導致,提醒民眾一個月內可積極觀察,若超過一個月仍無改善,建議進一步追蹤檢測。長新冠的影響深遠,仍有待所有民眾一同努力,以正向、積極樂觀的身心,迎接未來。


 

♛ 本期精選文章

孩子不哭不鬧怎麼了?有可能是因為「它」!
檸檬冷泡/熱飲 功效大不同?營養、方法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