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最愛找上誰? 擁有腸識不用怕
文/聯安診所 編輯部 諮詢/聯安診所院長 鄭乃源 醫師
36歲吳姓財務保險專員,日前於聯安診所做無痛大腸鏡檢查時,篩檢出大腸裡有5~7 顆0.7~3.2公分不等的腸息肉,進一步化驗後確診為腸癌。
在健檢問卷中發現,吳先生家族中外婆、媽媽及阿姨等皆罹患腸癌,此次來聯安健檢前雖已有疲倦、偶爾血便的狀況,但卻自己誤判為因工作疲累與痔瘡出血而不以為意,所幸太太為之安排此次全身健檢,才及早篩檢出早期腸癌。
一人得腸癌 全家拉警報?
像吳先生這樣有腸癌家族病史的人,其實就是腸癌的高危險群,一方面是因家族中有共同的基因可能助於腸癌的發生;第二點則是同家族的人可能有相同的環境因素,諸如飲食習慣、居住環境、生活作息等,比方說,大家是否都偏愛吃紅肉或是過於精緻化的食物、高纖蔬果又攝取的少等。除飲食習慣外,家中成員如果有人長期吸菸、居住環境的空氣、飲水等處於益於癌細胞發展的污染環境,由於家人長期生活在一起,就較有可能罹患癌症,因此家族病史的因素,在醫學上往往是醫師判斷是否為高危險群之指標。
不過是不是家中有人罹患腸癌,自己就一定會有此基因?腸癌會不會遺傳?對此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醫師表示,就目前醫學研究所知,雖然腸癌大部分與基因突變有關,但是遺傳性腸癌僅佔少數,所以家中已有人罹患腸癌,不用過度擔心自己就是腸癌的準候選人,平時只要更注意一家人的生活習慣及居住環境狀況,同時也要定期做腸道篩檢,掌握健康狀況。
沒有息肉≠沒有腸癌危機
腸癌篩檢目前除了初步糞便潛血檢測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做腸鏡檢查。透過腸鏡偵測出異常的息肉,當息肉在癌化前就被移除,即能達到預防醫學的功效。根據研究發現,小於1公分的小息肉長成大息肉,需經歷約莫7~8年時間,而從大息肉轉變成癌則需約5年多。因此若能定期做腸鏡,掌握偵測到小息肉的時機,即能降低罹患腸癌風險。
然而,一般民眾可能還有腸癌一定是息肉轉變而來的迷思!鄭院長特別說明,雖然國外研究顯示有超過8成的腸癌是由腺性息肉演變而來,但不可忽視的是仍有近2成的腸癌屬原生癌。此類型癌症並非以息肉型態出現,而是一生成即為癌症,這類型的腸癌更是需要透過定期、仔細的腸鏡篩檢才能掌握,因此呼籲大家不可輕忽大腸鏡篩檢的重要性。
鄭院長表示「現代人吃太好、動太少,罹患腸癌風險較過去來得高。」建議民眾平常就應該注意自己的排便狀況、排便型態,為自己的腸胃做初步把關。此外,飲食也要盡量均衡、不吃太精緻的食物、保持正常作息並做適度運動等。同時別忘了定期安排做腸鏡篩檢,尤其家族中已有腸癌患者的人,更要在30歲就做第一次腸鏡檢測,及早預防罹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