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朗讀
根據內政部調查統計,台灣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與年齡相關的慢性疾病也逐漸成為全民健康關注的核心議題。其中,骨質疏鬆症是一項經常被忽略、卻潛藏高度風險的疾病。
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台灣50歲以上的女性約有三分之一罹患骨質疏鬆症,男性則約為四分之一。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指出,當骨鬆性骨折發生在髖部與脊椎時,可能導致長期臥床甚至死亡,其死亡率甚至高於許多常見癌症。更挑戰的是,骨質疏鬆在早期毫無症狀,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許多患者往往在骨折發生後才驚覺異常。
結合AI骨密技術打造迅速且友善的骨密評估流程
有效的骨鬆防治,關鍵在於「及早發現、及早介入」。然而,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的資料,有超過九成的患者從未接受過骨質密度檢查。為了讓更多人能在健康狀況變化前就有機會掌握風險,聯安導入了AI骨質密度檢測技術,在現有檢查流程之外,提供一個友善且即時的選擇。這不只能提升檢查效率,更幫助每一位客戶輕鬆了解自己的骨骼健康,也多一道把關。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所使用的AI骨密檢測系統,依據ISCD(國際臨床骨密檢測學會)與TOA(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的建議,檢測重點鎖定在骨折風險最高的「腰椎與髖部」。此系統由臨床骨科醫師參與設計,透過DeepXrayAI技術分析一般X光影像,只需拍攝兩張X光片、約30秒即可完成,並可即時取得骨密度報告,流程快速且容易配合,特別適合健檢與初步評估使用。
若檢查結果顯示骨質密度明顯流失,醫師將視情況安排進一步的DXA檢查,以利正式診斷與治療建議。AI骨質密度檢測與其搭配運用,有助於提供更完整、個人化的骨骼健康管理方案。
不只銀髮族!久坐、少曬太陽者也應留意骨密變化
而近年觀察發現骨質疏鬆已有年輕化的趨勢,再加上國人有八成以上缺乏鈣質,且多數維生素D低下,飲食不均、久坐少動、缺乏日曬等生活型態,都可能加速骨質流失速度。建議40歲以上男性及20歲以上的女性可將AI骨質密度檢測列作例行健檢項目之一,提早建立骨密度基準值並養成定期追蹤的習慣。
骨質的變化不等人,把握每一次檢查,就是把握一次避免風險的機會。對於一般民眾來說,AI骨密能協助提早發現骨質下降的趨勢,提醒個人從生活面進行調整,例如增加負重運動、補充鈣質、維持維生素D攝取與日照。而對高風險族群而言,則能及早轉介醫師進行進階治療,降低骨折與長期失能的風險。AI骨質密度檢測的導入,能夠提供迅速且輕鬆的檢查方式,更是落實預防醫學精神的重要實踐,期許能陪伴每位客戶在健康路上走得更遠、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