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病痛來才後悔 WGS基因檢測為將來提早做準備!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編輯部 諮詢/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欣診所院長 顏佐樺醫師、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醫療技術部經理 王松惠護理師
多數人對基因檢測的印象,仍停留在「看看有沒有遺傳疾病」。但對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醫療技術部 王松惠經理而言,這項檢測的意義,遠比想像中更深。擁有41年護理經驗的王松惠,談起進行全基因體定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檢查的契機時說道:「看見年邁的父母每天都服用一堆慢性病藥物,讓我經常思考,當我走到人生晚年階段,是否也會重蹈覆轍?」作為護理人員,她見過太多病人在「用藥」與「副作用」之間艱難拉鋸;而作為家人,她也希望親人能比自己這一代更早看見自己的身體輪廓,不必走太多冤枉路。

情緒、藥物反應到營養吸收 基因報告解譯身體差異
許多人在使用藥物時,往往僅依賴主觀感受來判斷藥效。但王松惠透過WGS報告,首次從基因層次理解到,一款她長期使用、效果明顯的止痛藥之所以「特別有效」,與她對該類藥物代謝速度較慢有關,這使得藥效延長,但也可能對肝腎增加負擔。進入人生下半場的她,也充分地意識到將有很高的機率接觸較多的慢性病藥物,而WGS報告提供她一份個人化的用藥指南 ,讓她能提早與醫師討論適合與不適合的藥物選項,降低副作用風險。
在情緒反應方面,她也曾經納悶:為何有些家人面對某些事件時,較易深陷在情緒漩渦中?雖然可以歸因於個性或經驗,但她始終無法理解背後的真正原因。透過WGS報告,她發現原來家人攜帶與血清素調節相關的基因變異,這種基因型會影響體內血清素的運作效率,使得個體更容易出現情緒低落或焦慮反應。「以前會覺得家人太容易情緒化,或是覺得為什麼別人可以做到,對方卻表現得異常抗拒;但現在我多了理解與包容,會主動多問一些問題,也多一點同理心,去理解對方的想法。」

照顧自己、理解家人 WGS為人生預留健康選擇權
隨著對WGS(全基因體定序)的了解愈深,王松惠逐漸意識到,這項技術所涵蓋的資訊遠超過傳統檢測。不僅能針對特定疾病提供風險預警,更具備長期可參照的健康管理價值,宛如一本可隨人生階段翻閱的健康說明書。她舉例說道,即使發現家人帶有如ApoE ε4這類與阿茲海默症高度相關的基因型,根據表觀基因學研究指出,只要持續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穩定情緒與控制發炎反應,這類風險基因甚至可能終生不被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