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能預防!五大風險因子你中了幾個?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編輯部 諮詢/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 鄭乃源院長
【聯安預防醫學健康講堂】
大腸直腸癌已連續13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近年來,大腸直腸癌更有年輕化的趨勢,西方國家發現約10至15%患者小於50歲就發病,聯安診所最年輕的個案也僅30歲。雖然疾病好發率高,但現代醫學已知道腺瘤型息肉會增加大腸癌風險,只要將疾病扼殺於搖籃初期,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篩檢早期預防的。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鄭乃源院長指出,大腸癌的發生並非由單一原因造成。大腸癌的致癌因子包含︰遺傳基因、高脂肪低纖維飲食、抽菸、飲酒及肥胖等五大因素。
1. 遺傳基因:研究顯示,家中如果有一位一等親罹患大腸癌,其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大眾多2到3倍。如果有兩位一等親診斷為大腸癌,或有一位一等親於50歲之前罹患,其罹患癌症的風險高達3倍之多。
2. 高脂肪低纖維飲食:吃紅肉、精緻甜食、燒烤炸物,都容易攝取較多的脂肪與膽固醇;需多攝取膳食纖維提供腸道益生菌養分,幫助維護腸胃健康,及排便的順暢性。
3. 抽菸:世界衛生組織(WHO)先前的研究顯示,長期吸菸者,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較一般人上升一倍。
4. 飲酒:酒精及其代謝產物,會損害細胞DNA的物質,成為致癌因子。
5. 肥胖: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也比一般人高出1至2倍;而聯安診所健檢大數據統計,體重超重者(BMI>24)較易患腺瘤型息肉佔6成,而腺瘤型息肉也較容易有癌化的可能。
鄭乃源表示,病從口入,像是年輕人嗜吃油炸物、喝手搖杯,高油脂與高精緻糖藉此進入體內;還有許多節儉者已吃不下也習慣將所有食物吃完,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都易造成攝入過多熱量、肥胖,對腸胃有弊無益。
30歲開始規律做腸鏡,掌握腸道健康
雖然政府有提供50歲以上民眾進行「腸癌篩檢-糞便潛血」,但一:糞便潛血篩檢其實僅是抽入場券的概念,並非診斷,對於腸癌的預防篩檢仍不足;二、因目前政府僅能提供50歲以上者篩檢,對於腸癌年輕化趨勢難以有效遏止,更需民眾積極主動、培養提早定期篩檢的健康意識。
「吃太好、動太少」日常生活才是預防大腸癌關鍵
現代民眾的通病「吃太好、動太少」,使得大腸癌高居癌症寶座。俗話說病從口入,大腸癌這種消化系統癌症更是如此。鄭乃源表示,最好的保腸秘訣,就是從生活中的運動、飲食做起,培養良好的習慣,再配合定期健診作完整大腸鏡。預防腸癌發生,他列舉最重要的「4大原則」:
一、 有氧運動不可少
「運動可增進心肺、肌肉和骨骼健康,減少患上癌症的風險。」鄭乃源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18至64歲的成年人,每週至少需要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韻律舞蹈或是騎單車;或選擇每週至少75分鐘高強度有氧,如跑步、跳繩等,也可以二者穿插搭配進行。
二、 多吃全穀類、豆類、水果和蔬菜等高纖維食物
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除了有預防大腸癌症的功能,對許多其他腸道疾病亦有改善的效果,建議每天最少2份水果和3份蔬菜(一份約80公克)。
三、 少進食紅肉、加工肉食
紅肉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機會,尤其是經加工肉類,患大腸癌的機會更高。
四、 養好腸道環境,補充多樣化的個人所需益生菌
平日就應該照顧好腸道環境,除了補充益生菌之外,現有最新的「腸道8益菌快篩」,可利用糞便檢測腸道八種常見有益菌,來了解自己腸道的益菌種類與多寡,再藉由專業醫師與營養師的建議,補充多樣化的個人所需益生菌,比起直接吃益生菌來的更有效提升腸道健康,免疫力上升,自然遠離腸癌。
除此之外,鄭乃源提醒,「體重過重」、「抽菸喝酒」也都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應該積極改正。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作出小小改變,落實健康生活習慣,再搭配規劃相關檢查,才能做到「腸」保健康。
♛ 本期精選文章
新冠疫苗常見11問 醫師來解答!
疫情起伏不定 10大快樂食物讓焦慮、壓力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