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大腸息肉後,體內留著「止血夾」有關係嗎?-聯安診所健檢中心-聯安醫周刊
(last modified 2024-09-12 )
by

切除大腸息肉後,體內留著「止血夾」有關係嗎?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 健康管理中心 曾斐敬護理長

【請問健管師】專欄



✉ 民眾提問:

今年第一次做腸胃鏡檢查,護理師交給我一份同意書,詢問如果腸胃鏡檢查間發現息肉,是否同意醫師直接切除,且看情況使用「止血夾」。請問健管師,「止血夾」聽起來很嚇人,這個東西會留在肚子裡嗎? 留在肚子裡會不會有什麼影響?
 

➤ 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護理長-曾斐敬回覆:

大腸癌已連續13年蟬聯我國癌症好發之冠,除了民眾的生活、飲食習慣改變,還有部分原因是民眾尚未建立正確的健檢觀念。其實,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息肉變成的。如果能在早期發現並處理,就較不易惡化成癌症。
 

降低腸癌風險,40歲前完成第一次腸胃鏡檢查

目前,國健署提供50~74歲的民眾,每兩年接受一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透過特定容器簡單採集糞便檢體,再交回醫院,即完成檢查。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分析顯示,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18%~33%的大腸癌死亡率。

但是,考慮到人體的凝血功能,糞便潛血檢查並不是萬無一失,目前國際上仍以「腸鏡檢查」作為黃金標準。有鑑於近年來大腸癌年輕化的比例逐漸增加,若有高風險族群,例如︰有大腸癌家族史、患有慢性發炎性大腸疾病(IBD)…等,建議民眾可提早在40歲以前,完成第一次大腸鏡檢查,之後每2∼5年定期檢查。

若非高風險族群,也建議觀察自己的症狀,若有大便中有血、大便中有黏液、排便習慣改變 (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大便變細小、體重減輕、貧血等症狀超過兩周,應立即請專科醫師評估安排檢查。
 

切除息肉後預防流血,醫師會評估使用「止血夾」

腸胃鏡檢查的一大優勢,在於發現病灶可以立即處理,醫師只要將息肉切除,即可避免息肉繼續演變甚至有癌化的可能。但是切除息肉仍會有傷口,因此難免會流血,為了避免傷口持續出血,醫師會視傷口情形使用止血夾。

有很多民眾會詢問,止血夾究竟是什麼、會不會造成傷害?其實可以把止血夾想像成一次性的訂書針;大部分息肉切除傷口都很小,無須用到止血夾,但如果傷口較大、出血風險較高,醫師會使用止血夾來阻斷傷口的血管,預防息肉切除後的出血風險。

 

 


止血夾會自行排出,過早脫落可能會有出血問題

止血夾大小約1公分左右,使用的是特殊金屬材質,擁有優良的生物相容性,在體內不會有過敏、危害問題。一般來說,止血夾的設計,大約在體內保留2-3週,始能達到止血的目的,鬆脫後隨著糞便一起排出,但就算一直留在體內,對身體也不會造成影響或傷害,民眾可以放心。

許多人很介意止血夾何時從體內排出,但止血夾的體積很小,不容易發現。因此建議大家,在息肉切除後,並非觀察止血夾是否鬆脫,而是觀察每次如廁後糞便的顏色,以及自己的健康狀況。如果夾子鬆脫,大量出現血便,或是腹部疼痛、僵硬、心跳加速甚至發燒,就需要趕快回診處理。
 

預防止血夾太早脫落,3天內避吃5種食物

使用止血夾後,需要避開粗纖維,或是會導致腸胃蠕動增快、血管擴張的食物,主要為以下5類:
1. 榖物:全麥、糙米
2. 堅果、種子類:山粉圓、杏仁、開心果
3. 水果:黑棗、石榴、粗梨、柳丁、香吉士、鳳梨、含皮葡萄
4. 蔬菜:芥蘭菜(梗)、芹菜、韭菜、筍子、蘆筍、龍鬚菜、牛蒡、金針菇
5. 生食、酒類、油炸、麻辣具刺激性的食物

為了避免腸胃蠕動速度增快、傷口血管擴張,涉及腹部用力,使得腹壓增加、血管壓力上升的動作,例如提重物、爬上、激烈運動等,都需要暫停一週。泡溫泉、各種水療SPA也會導致血管擴張,建議同樣要避免。

有些人因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藥,會增加術後出血風險。在做大腸鏡之前,應該請開藥醫師評估是否能夠短暫停藥,以免傷口難以復原。考慮到息肉切除後,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國外可能沒有臨時性或充足的醫療資源,也建議切除息肉的一週內避免出國行程。
 


使用止血夾後,需由醫師評估能否進行其他影像檢查

特別提醒,使用止血夾後,不適合進入MRI檢查艙,因為MRI會導致夾子晃動,如果鬆脫會影響止血功能。在做其他影像檢查時,也要事先告知醫療人員,由專業人士判斷能否進行,並避免止血夾干擾影像判讀的結果。

台灣人罹患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越早發現治癒機率越高。目前最好的篩檢方式就是做腸胃鏡檢查,且檢查中發現息肉也可順便切除。因此,想要預防大腸癌,除了調整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更重要的是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本期精選文章

養生創業型男健檢亮紅燈!原來是家中WIFI機惹禍
「不會醉的酒精」讓全身代謝出問題!「戒糖行動」從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