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作息正常、規律運動竟長期腹脹又疲憊 營養師這樣說!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青診所 莊譓馨營養師
45歲的吳小姐作息正常、有運動習慣,是親友眼中的健康代表,但卻仍無法改善她長期腹脹、疲憊的困擾。透過聯安健檢發現她其實有逆流性食道炎與腸道息肉問題。在醫師建議下,她進一步進行「腸保健康2.0」檢查,結果顯示她蛋白質消化能力差、腸道發炎指數高,對小麥麩質也有抗體反應,顯示腸道正處於慢性發炎與免疫刺激狀態,需從飲食與生活調整來修復。

連續脹氣、睡不好,可能是腸道在發炎!
多數人聽到癌症會感到恐懼,卻常忽略身體早已出現的「慢性發炎」警訊。發炎與多種慢性疾病密切相關,甚至是癌症背後常被忽略的隱形幫兇。而腸道正是全身最容易發炎的器官之一。
作為免疫與代謝的核心,腸道特別容易受到飲食與壓力影響,一旦失衡,便會引發全身性的慢性發炎反應。吳小姐平時愛吃麵包、麵食、餅乾,習慣邊工作邊用餐,加上長期高壓,導致消化功能下降與腸道發炎,這些生活習慣正是她反覆不適與慢性發炎的根源。我們建議她從飲食、酵素、益生菌與生活節奏多管齊下調整:
1. 停止攝取小麥麵粉製品與奶類至少三個月,避免持續刺激腸道黏膜。
2. 醫師建議採用草本殺菌配方,幫助減少壞菌與毒素堆積。
3. 補充麩醯胺酸,提供腸黏膜修復所需能量。
4. 餐後補充天然消化酵素來源,如木瓜、鳳梨、奇異果、香蕉、果醋等。
5. 使用高劑量、多菌株、能耐胃酸的活性益生菌,協助腸道菌叢平衡。
6. 指導適當紓壓技巧,降低自律神經緊繃對腸胃的干擾。
三週後,她主動表示脹氣改善許多,已不再因腹脹而半夜驚醒,睡眠品質提升、白天精神也變好。持續六個月後複檢,她的發炎指數、麩質抗體與消化指數都恢復正常。她開心地說:「沒想到,調整吃的方式,真的讓整個人都變輕鬆了。」

營養師五飲食原則 助身體跟慢性發炎說NO!
造成慢性發炎的原因眾多,其中最常見、卻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日常飲食中的隱藏危機。以下是幾種常見容易促發發炎反應的飲食行為:
1. 精緻澱粉類:蛋糕、餅乾、麵包、含糖飲料等
2. 高Omega-6油脂:如外食常用的大豆油、葵花油、葡萄籽油
3. 油炸類食物:如薯條、炸雞排、炸甜甜圈等
4. 加工紅肉與內臟類:香腸、火腿、臘腸、豬肝等
5. 高溫燒烤食物
6. 個人不耐受食物(如麩質、奶類)
7. 菸、酒精
有助抗發炎的飲食如下:
1.多樣化五色蔬果+天然辛香料
攝取多種顏色的蔬果,補充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與抗氧化物。搭配薑黃、大蒜、洋蔥、薑、辣椒、韭菜等香辛料,具有天然的抗菌、抗病毒與抗發炎作用。
2.莓果類富含花青素
藍莓、黑莓、草莓、覆盆子等含有大量花青素,有助於降低體內發炎反應,強化細胞修復能力。
3.補充Omega-3好油脂
適量攝取深海魚類、魚油、亞麻仁油、紫蘇油、核桃、酪梨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於抑制慢性發炎。也可搭配高EPA的魚油保健食品。
4.補充益生菌,養好腸道菌叢
腸道內有約70%的免疫細胞,補充高品質、多菌株益生菌可幫助維持腸道平衡,提升免疫調節力。
5.補充維生素C與D
維生素C可清除體內多餘的自由基,維生素D則與免疫調節密切相關,兩者皆有助於提升身體自然防禦力。

文章朗讀
♛ 本期精選文章
勞工健檢正常≠沒有風險!醫:這些癌症,你我都該主動篩檢
腸胃不好、剛動完手術?麩醯胺酸能幫的比你想得多!
♛ 延伸閱讀
愈吃愈累?原來是麩質過敏讓身體慢性發炎!
對抗發炎有妙招 醫生教你養出強大體質
科技業總經理感冒總是好不了!健檢驚覺:「喝錯酒了」身體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