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習慣「等到不舒服再看醫生」,但許多癌症在初期幾乎無症狀,等到發現時常已非早期。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洪育忠醫師指出,近年癌症型態正在改變,過去常見的子宮頸癌、肝癌等病毒相關癌症,因疫苗接種與篩檢政策推廣,已明顯下降;反之,與飲食、環境與老化有關的乳癌、肺癌、大腸癌逐年增加,更需要透過主動、精準的健檢工具,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提早發現才有改變的可能,健檢規劃需與風險對應
洪醫師指出,這幾年在臨床上明顯感受到癌症型態的轉變,「過去常見的子宮頸癌、肝癌因為疫苗與篩檢介入而減少,但乳癌、肺癌、攝護腺癌等非病毒相關癌症,反而變得更普遍。」這樣的趨勢,也反映在聯安健康管理中心的健檢數據中。根據統計,2023~2024年間,健檢發現最多的癌症類型正是乳癌、肺癌與攝護腺癌。進一步分析可見,若能及早安排合適的檢查,確實能在初期就發現異常──以2024年資料為例,乳癌0~2期比例達100%,肺癌0~1期為78%,攝護腺癌0~2期則為86%。洪醫師表示:「以前發現的癌症常是三、四期,但現在抓到的多是早期,代表透過健檢工具升級與策略優化,確實提升了早期發現的比率。」

高風險族群建議初次健檢時講求全面完整
洪醫師提醒,真正有效的健檢規劃,應從專業諮詢與風險分析開始,依個人家族史、生活型態與健康狀況選擇重點檢查項目,而不是盲目追求「檢查項目越多越好」或是「僅做高階影像檢查就夠」。他指出,對於初次健檢者或已知有潛在風險者,一次性安排全面完整的檢查反而更有效率,也更有意義。
以聯安的「C套餐」為例,內容整合無痛胃鏡、無痛大腸鏡、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搭配心臟與頸動脈超音波、ApoA1/ApoB脂蛋白比值等心血管評估,同時可全面掌握乳癌、肺癌、大腸癌與慢性病風險,屬於設計邏輯明確、針對性強的高效健檢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