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中突然腸胃不適 醫師教一招自助助人
(last modified 2025-01-14 )
by

會議中突然腸胃不適 醫師教一招自助助人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消化內科暨內視鏡室主任 徐兆甸醫師

【醫起療癒

文章朗讀

| 徐兆甸醫師為內科專科、消化內科專業、超音波和內視鏡專科醫師,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亦考取中醫師執照,具有深厚的中、西醫學術基礎與涵養。

現代人壓力無所不在,而壓力則經常導致腸胃脹氣、腹痛,如何與腸胃不適和平共處成了現代人必備的保健常識之一。面對突如其來的腸胃不適,常是以服用腸胃藥物為主要緩解方法,但其實腸胃負責我們的每天消化與吸收,藉由定期為自己安排全身健康檢查,提早了解腸胃健康才是根本之道。然而,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有突然碰到腸胃不舒服,又臨時找不到腸胃藥及看診的時刻,譬如考試、會議進行時,甚至搭飛機或在深山野外,這時候就可以透過按壓或刺激穴道(人體天然的藥庫)來及時緩解不適。

人體穴道如開關 緩解腸胃症狀有訣竅

當我們面臨較大的壓力,或是精神緊張時,就可能產生腸胃功能性的症狀,這些腸胃症狀依蠕動狀況可分為蠕動太快的抽筋痛、腹瀉以及蠕動太慢的脹氣、便祕,而時快時慢更是大腸激躁症的普遍情形。若身處無法即時獲得醫療資源的時空,這時候就可以好好透過按摩或刺激穴道獲得即時改善。

穴道能夠打開調節自律神經的開關,控制神經能量傳導,進而改善腸胃症狀。穴道對於腸胃神經的控制是雙向的:若是腸胃蠕動太快的人,穴道治療可以使其變慢;同理,對於腸胃蠕動太慢的人,按摩該穴道則可讓腸胃蠕動變快,所以穴道治療有如服用同時具有緩解蠕動過快與過慢機轉之藥物。

按摩或刺激穴道時,並不需要如同武俠小說般精準地取穴才有效果,因為穴道並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塊區域,只要在建議取穴法的鄰近位置治療就有保健及舒緩之效。刺激穴道的方法可視情況用一到五隻手指頭在穴位按摩,或輕輕的放在穴道上也有成效。另外,使用中藥貼布、遠紅外線貼片,也能刺激並促使穴道能量流動。一般情況下,約2~30分鐘內即有療效,若症狀沒有改善,就必須透過門診或健康檢查確定真正病因。

穴道治療可隨時隨地進行,譬如等公車、開會、看電視,甚至閒來無事時,而手部穴道作為日常養生保健方法,更是極為方便。穴道治療沒有單日次數的限制,同時按摩或刺激多個穴道更有加乘效果。精選與腸胃有關的穴道有四個(紅點表示穴位):

一、合谷穴:目視可見位於拇指與食指併攏處,虎口肌肉隆起的最高點。


取穴步驟:
1. 張開一手拇指與食指處。
2. 另一手拇指的遠端指節關節處橫紋放在虎口上。
3. 拇指指尖到達處即為合谷穴。

可舒緩的症狀:對於腹痛、便祕、腹瀉的緩解效果非常顯著,是手部正經穴道治療腸胃症狀的第一選擇。此外,合谷是身體止痛第一大穴,若是女性有經痛問題,或是突發牙痛的狀況,都可以透過按摩、刺激合谷穴來獲得即時止痛的效果。

二、內關穴:內關,是與心、胸、胃有關的穴位。位於距離手掌第一橫紋三指寬的前臂兩筋之間處。



可舒緩症狀:內關穴可舒緩腹痛、噁逆、打嗝、胸悶等症狀。此外,若有眩暈或暈車狀況,亦可以按壓及刺激內關穴。

三、手穴腸胃點:屈指握拳,中指尖端所碰觸到的位置與手腕橫紋聯線的中點。



可舒緩症狀:此為手針療法中針對腸胃問題的特效穴,顧名思義,任何腸胃的問題都具有效果,並可以搭配其他有關的穴道(合谷和內關)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四、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方約四指幅寬的位置。



可舒緩症狀:此穴位為腳部穴道治療腸胃症狀的首選,亦可雙向調節腸胃蠕動,因此對於便祕及腹瀉皆具有效果。俗語「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之說,強調此穴位對於預防保健的益處。

這邊也需提醒,如需選擇中藥貼布、遠紅外線運動貼片以及專業針灸來刺激穴道,請選購通過正規認證並符合法規要求的產品,以確保安全及有效性。要特別注意的是,若對藥物或貼布有過敏症狀者,不建議使用貼布和貼片療法。

最後,仍要特別提醒社會大眾,按壓或刺激穴道可以作為平常養生保健和急性不適症狀的緩解方法,但並不能完全取代原本正統及常規治療。若使用穴道療法治療之後仍然沒有改善,代表不是單純的功能性腸胃問題,則需要透過腹部超音波、無痛胃鏡、無痛大腸鏡等健康檢查找出根本原因,藉以進一步治療並獲得改善。

聯安診所內視鏡室主任 徐兆甸醫師

醫療背景

.中國醫藥學院畢業

 

經歷

.台北馬偕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

 

專長

.內科專科醫師 .消化內科專業醫師 .超音波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