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少一「塑」生活便利不減-聯安診所健檢中心
(last modified 2024-04-19 )
by

每日少一「塑」生活便利不減

文/第41期里仁為美季刊 P.4~P.7

二次戰後物資缺乏,科學家們以塑化廢料創造出塑膠,由於價格低廉、外觀輕巧便利,色澤豔麗、種類繁多,旋即大舉攻占我們的日常生活,不僅讓傳統工藝式微,更製造了大量垃圾,這些需耗費千年才可能分解的塑膠垃圾,成為危害地球與生物健康的隱形殺手。
曾幾何時,我們每天從醒來到入睡前,從盥洗的清潔用具、食器、採購時店家提供的塑膠袋、辦公室設備、檔案夾、飲料杯、寶特瓶裝水,到孩子的玩具,幾乎都有塑膠相伴。各式輕巧、耐用、便宜的塑膠製品,方便、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但,你我可曾想過,這些使用過的廢棄塑膠品都到哪兒去了?

近年來,全世界有愈來愈多的科學調查顯示,得花上千年才能分解的塑膠廢棄物,不僅在陸地造成嚴重的污染問題,更快速蔓延至海洋。其中,大型的塑膠垃圾如漁網,會困住如海豹等動物;小型如塑膠袋乃至於塑膠微粒等,則可能被海裡生物如海龜、魚類誤食吞下肚。近年來從擱淺致死的鯨豚、海龜體內都可發現塑膠殘跡,連距離台灣5千公里,人跡罕至、原為鳥類樂園的中途島,也因成鳥誤將海洋廢棄物當成食物(魚類)餵食幼鳥,造成數以萬計的信天翁幼鳥無法消化而活活餓死的慘劇。

生態殺手 千年不壞的塑膠垃圾
根據統計,目前全世界的海洋塑膠垃圾已高達五兆件,每年至少有800萬噸的塑膠垃圾進入海洋,甚至在北太平洋環流系統形成了「太平洋垃圾帶」,預估到了2050年,海中塑膠垃圾的重量可能比魚還重,整個海洋有如一鍋超級塑膠濃湯。

長期監測台灣海洋環境、推動淨灘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專案執行許惠婷表示,這些塑膠垃圾不僅會釋出有毒的化學物質污染海洋,即便是碎裂成肉眼幾乎看不到的微粒,依舊存在,且因屬高分子鏈結,這些塑膠微粒會如同吸鐵般吸附有毒物,如果生物吃進體內,最終還是會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內,成為健康殺手。
 

呼朋引伴 動腦動手減塑6步驟
其實,塑膠的出現也不過短短四十餘年,在塑膠還沒出現前,我們的祖先都如何過日子呢?無塑生活真的很困難嗎?2013年起開始過「無塑生活實驗」,現為小事生活負責人的洪平珊與許惠婷表示,其實減塑沒有想像中困難,只要把握幾個原則,就能輕鬆減用塑膠。

第1步:意識到自己在用塑膠製品
因為現代人太「習慣」使用塑膠製品,乃至於經常不自覺。洪平珊建議可用相機寫塑膠日記,將自己每天使用的塑膠製品拍下來,看看一天下來用了多少塑膠產品,「剛開始一定會嚇一跳。」透過持續的紀錄,喚醒自覺,才能真正意識到塑膠在生活中的比重。

第2步:不勉強減塑法
每次從減少一樣塑膠品做起,也許是一個塑膠袋、一根吸管、一個塑膠杯,持之以恆連續一段時間,從中建立成就感,再進行下一個減塑行動,就能有效降低使用時的不便感。

第3步:用玩遊戲闖關的心情尋找替代品
除了使用購物袋,其他直接入口的食物可尋找包裝替代品,像是自備便當買早餐、用棉布袋買麵包、自備杯子買珍珠奶茶等。

第4步:揪伴一起減塑力量大
透過與朋友一起腦力激盪、討論與分享,不僅可以在精神上相互支援,還能促進人際關係。

第5步:買一個設計精美的環保製品
減塑生活可以是時尚或潮流的象徵,購買可重覆使用的容器,開開心心、長長久久的使用,打破做環保就是苦行、為環境犧牲的悲苦印象。甚至可以把無塑創意禮品當作禮物,不僅實用、讓朋友留下深刻印象,還能一起過無塑生活。

第6步:探索內在需要的來源
當然,所有的減塑行為都來自內心的認同與肯定,透過自問,慢慢反思生活中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才能真正達到減塑、無塑的目標。
 

資料來源:天天里仁 原文連結 https://goo.gl/ELty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