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源茶-聯安診所健檢中心-聯安醫周刊
(last modified 2024-04-20 )
by

淨源茶

文/轉載自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慈心大地

慈心基金會在坪林地區輔導茶葉轉作有機。翡翠水庫集水區涵蓋303平方公里,包含坪林鄉全區、雙溪鄉、石碇鄉和新店市的一部分。集水區保育的情況直接影響下游水庫的水質和水量,集水區內的土地利用多為林地,佔總面積的86.8%,其餘的多是耕地。其中,茶園占耕地面積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見茶葉的耕種方式與水庫水的關係相當密切。

因此,占集水區56%的面積、以文山包種茶聞名的坪林鄉就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在坪林現有茶園面積中,有機耕作所佔的比例越大,水庫源頭的水質維護就越有保障。

集水區的農民以慣行農法種植茶業,當農藥和化肥留到水庫以後,水質以及附近的生態都會受到影響。尤其施用化肥之後,隨著雨水流入水庫,會提高水中氮、磷含量,容易造成水庫優養。其次,使用除草劑之後,表土容易流失,當大雨來時,很多表土會不斷的沖積到水庫,致使水庫壽命縮短。

健於慣行茶園經營方式對水庫的威脅,基金會在坪林地區推動-有機茶元輔導與推廣,並將此地所產出的茶命名為『淨源茶』,希望大家飲水 思源,思索一條對自己和自然雙贏的路,慈心基金會推動『喝有機茶護水庫』的意義正是如此。

共享潔淨翡翠水
2009年初以有十幾位茶農加入合作行列,消費者享用健康的茶葉,同時保護這兒的好山好水,也讓翡翠水庫永遠乾淨。

身為漁光村村長的白明堂,透過慈心基金會的宣傳以及眾多鄉親好友的鼓勵下,拿出了十分之ㄧ,大約3分地來種有機茶。「我覺得做有機隊大加身體都好。除了自己開始嘗試,我也號招了一些人共同來做。以往,漁光村的春茶產量就可達到兩萬多斤,我個人的產量佔了十分之ㄧ!」擁有如此雄厚的本錢,白村長踏出有機的第一步,發起的帶頭作用不容小覷。經過一陣子,鄰人乾脆把地讓給他種,使他的有機茶區形成一個完整的區塊。

在慈心基金會輔導的農場擔任義工的余三和,深感有農業背景的自己應該也要以行動實踐所學。他在種植有機茶的過程中,一群又一群來自各地的義工,熱心地促成有機茶在坪林生根。他說:『這是我的故鄉,看到大家都這麼努力,我不更加盡心盡力怎麼行?』於是,他主動搭起農友與基金會互相溝通的橋樑,只要農友有需要,他很願意關懷他們並分享自己的經驗;只要基金會有需要,他更是全力配合。


陳陸合農友過去在假日返回坪林的旅途中,目睹農民把用完的農藥瓶就亂丟在溪邊,而他所生活的台北地區,喝的就是這裡流下去的水,每次看到這種景象,心裡都很難過。他想著:「有一天我要回來這裡,將慣行農法改成有機栽培,這樣就可以使台灣最優質的翡翠水庫永保清淨。」當時的隱憂,在他的心中萌芽,成了他堅持推動有機耕作的助力。回鄉種茶之後,身體逐漸恢復健康,不用吃藥了。


世代務農,目前已經七十多歲的鐘世明農友說:「女兒比我早些時候認識慈心理念,一直鼓勵我做有機。但農藥、化肥用慣了,要放掉反而有些擔心。」 於是,鐘世明選擇了幾分地進行試做。以前噴藥只要半天就可以除完草,現在人工除草要七、八天的時間,「這樣耗工的茶要賣人家多少錢啊?」女兒不斷地勸說加上慈心義工的大力支持,他按耐心中的疑慮,也對自己從事有機耕作產生了更大的使命感。

「以快樂的心情來耕種」,是農友鄭邦雄的太太李珠,全力支持丈夫轉型有機的最大動力。她以芒草覆蓋整片茶園,好降低土壤水分的蒸散;分析迎北風的地理位置,新芽會發得比較慢,即便如此,她仍舊選擇深剪茶樹,等待下回萌發的有機新綠。「如果一直在意產量降低的問題,人生一定會變得不快樂。」她覺得做有機能夠讓大家喝到健康的茶,得到健康的身體,想想實在很值得呢!

注入茶鄉新生命
為了確保有機茶的安全性,避免在烘焙茶葉的過程中,發生交叉汙染的情形,基金會在坪林覓得獨立區域,設立有機專用製茶所,以做示範,茶農只要安心地種茶,基金會將以合宜的價錢收購與製茶。

蒙多人協助,於2009年4月,採收了首批完全遵照有機栽培的作法,而且產品通過沒有農藥殘留檢驗的轉型期茶葉,總重量達1700斤的春茶,製成名為「淨源茶」的包種茶、烏龍茶、佳葉龍茶。2009年7月基金會選擇「成功大學綠色產品驗證部門」做為「淨源茶」的驗證機構。12月,為使坪林茶農更快解開有機耕作上的困惑,由農委會出資、基金會主辦的有機茶農交流活動,邀請一群坪林茶農前往南投名間鄉向種植有機茶已有七、八年經驗的茶農謝賢鴻、余金炘請益,交流許多技術與理念上的經驗,為淨源茶的未來開展出一番新格局。

有機農業的發展,其實涵蓋了整體發展的目標,一群坪林農友從事有機耕種後,外界對坪林開始有不一樣的觀感,將來愈來愈多人從事有機栽培時,坪林將成為全台灣第一個落實有機產業的鄉鎮,呈現有機農業的社會價值,開展出非凡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