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下腫瘤是胃癌?醫:內視鏡檢查判斷是關鍵
(last modified 2024-04-28 )
by

上皮下腫瘤是胃癌?醫:內視鏡檢查判斷是關鍵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內視鏡室主任 徐兆甸醫師

【Doctors Talk專欄

文章目錄


進行胃鏡健康檢查時,有時會在報告上看到「上皮下腫瘤」的文字,不少民眾會問我:「到底什麼是上皮下腫瘤?這代表我得胃癌嗎?」事實上,儘管有「腫瘤」二字,但上皮下腫瘤其實只是一種胃黏膜表面突起的統稱,與胃癌生長的位置大不相同。

胃壁分五層,非黏膜上皮層長出來的,即為上皮下腫瘤

胃壁可簡單分成黏膜上皮層、黏膜肌層、黏膜下層、肌肉層、漿膜層五大層,常見的息肉、食道癌、胃癌、大腸癌,都是從黏膜層長出來的腫瘤,所以只要不是從黏膜上皮層長出來的腫瘤,就可統稱為上皮下腫瘤。

一般而言,透過腫瘤的外觀可以判斷是否長在黏膜層。從黏膜表層長出來的,會有明顯的突起,表面一定不規則、嚴重的甚至會產生潰瘍的凹陷,但若是從黏膜上皮層以下長出來,則腫瘤的外表光滑且黏膜顏色正常。

一般內視鏡只能判斷是否為上皮下的腫瘤,但無法判斷到底是真的腫瘤或是假性腫瘤(一般是指胃外的器官壓迫胃導致,像是肝的囊腫,小腸或大腸氣體壓迫)。唯有透過內視鏡超音波診斷才能解答:究竟從哪一層長出、及其為良性或惡性。

上皮下腫瘤一定要切除?看大小再決定!

想了解自己是否有上皮下腫瘤的狀況,一定要定期安排腸胃鏡篩檢,透過專業醫師評估,不只能了解自己的腸胃道狀況,更可進一步了解是否有需要注意、追蹤之處。

比如40多歲的小姐,今年至聯安診所進行員工健檢時,發現胃底部有光滑突起物,我進一步以切片夾觸診,發現此突起偏硬、無法壓扁,於是確定有上皮下腫瘤,因大小僅0.4cm,後續只需定期追蹤、注意形態大小有無改變即可。

在判斷如何診治上皮下腫瘤時,多以其大小決定:
1. 小於1cm:定期追蹤內視鏡即可。
2. 1-2cm之間:根據內視鏡超音波評估決定如何處置。如為脂肪瘤或水泡等良性瘤,則只需定期觀察即可;若發現腫瘤偏黃色,從第二(黏膜肌層)或第三層(黏膜下層)長出來、懷疑是神經內分泌腫瘤;或腫瘤是從第四層(肌肉層)長出來、懷疑是間質瘤,就會建議透過內視鏡手術切除。

上皮下腫瘤一定是胃的問題?也可能是其他器官有異狀!

另外,提醒民眾並非所有胃黏膜下病灶都是真的腫瘤,所以都需要進一步透過內視鏡超音波進行鑒別診斷、排除惡性可能。

曾有一名33歲的小姐,長達半年的時間有腹痛、腹瀉、腹脹甚至有血便的狀況,後在父母安排下決定到聯安診所做健康檢查,內視鏡檢查發現其胃黏膜有明顯突起,但實為小腸高度分化的B細胞淋巴癌壓迫胃部導致。正因為有健康檢查的意識,所以才能及早發現胃部異狀、進一步釐清病灶,所幸能在癌細胞擴散前得到治療。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建議民眾應定期接受腸胃鏡篩檢,不只能夠早期診斷可能隱患,也能讓自己不再擔心身體有未知的疑慮,能健康、踏實地過好每一天。



 

聯安診所內視鏡室主任 徐兆甸醫師

醫療背景

.中國醫藥學院畢業

 

經歷

.台北馬偕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