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腸胃怪怪的?! 腸胃功能性失調有解!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編輯部 諮詢/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青診所 徐景宜營養師
【聯青整合醫學講堂】
您是否也有以下的困擾?「腸胃鏡健康檢查沒有紅字,卻常常覺得肚子怪怪的。」「吃一點點喜歡的美食就脹氣,連吃都不敢吃了。」「腸胃不是腹瀉就是便秘,不太確定是甚麼原因。」
其實,這些常見的腸胃不適,可能隱藏著腸胃功能性失調的問題。腸胃功能失調不僅會造成消化不適,還可能削弱免疫系統,降低身體對抗病毒和疾病的能力。
腸胃鏡+功能醫學 雙管齊下解碼腸胃健康警訊
根據聯安2024年度健康統計調查,「胃酸逆流、腹痛、便秘、腹瀉、腹脹和血便」等腸胃不適再度成為受檢客戶最常見的健康困擾。這些症狀可能來自腸胃結構性異常,例如胃潰瘍或腸道損傷,因此需做腸胃結構檢查-腸胃鏡來進一步了解。
若排除結構異常後仍有上述症狀,推論有可能是腸胃功能性失調,如腸漏症、食物過敏等。徐景宜營養師強調,現今功能醫學相關檢測可協助了解更為全面,以功能醫學「腸保健康2.0」檢測而言,可篩檢出的腸胃問題如下:
一、消化不良與腸胃不適
消化酵素不足或腸道環境酸鹼值異常,可能導致腸胃不適。例如體內PE-1(胰彈性蛋白酶)若不足,就可能較無法有效分解肉類蛋白質,易造成脹氣或消化不良症狀。
二、免疫力下降與腸道易感染
短鏈脂肪酸(SCFAs),是腸道菌群分解膳食纖維的代謝物,能強化腸道屏障、維持菌群平衡,並具有抗炎和免疫調節功能。透過該檢測可了解短鏈脂肪酸(SCFAs)生成情形,若精緻飲食及蔬果全穀攝取不足,會導致短鏈脂肪酸(SCFAs)減少,引發菌相失衡及脹氣。
三、腸道發炎與免疫防禦力不足
腸道發炎時,免疫活性增加,鈣衛蛋白(Calprotectin)會濃度上升。腸道免疫指標sIgA若偏高與慢性發炎、食物過敏或腸漏症有關,偏低則可能因長期壓力或免疫力低下,導致腸道防禦力減弱。以上兩指標若有異常,都代表腸道有可能容易受到外來刺激或感染。
四、腸漏症與麩質過敏
與腸道通透性相關的解連蛋白(Zonulin)可以判斷腸道黏膜完整性,評估腸漏症風險。同時,另有麩質敏感相關檢測,可協助了解是否有異常,若異常則建議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麩質,或補充分解麩質的酵素,減輕腸道負擔。
解開腸胃不適之謎,飲食營養是關鍵
徐景宜營養師指出,聯安全新推出「腸胃養齡健檢方案」,與傳統腸胃健檢內容有別,是針對「腸胃道不適症狀」為主軸的設計概念。不僅深入分析腸道結構,更利用功能醫學「腸保健康2.0」檢測,用科學數據評估整體腸胃系統的健康狀況。
此外,徐景宜營養師也強調,許多民眾長期有腸胃不適困擾,但卻忽略日常飲食對腸胃健康的深遠影響。因此特別規劃兩次細緻的營養師專業飲食評估。首次評估,會協助建立民眾正確的飲食營養基本觀念,第二次評估,則從個人的腸胃道功能醫學檢測結果為核心,提出專屬個人化的腸胃健康改善方案或營養補充品建議。
腸胃健康是全身健康的根本,不僅影響消化,更關乎免疫與生活品質。透過檢測與評估,再輔與營養師專業衛教介入,能助其改善腸胃不適困擾,改善不適,重拾輕鬆與自在的生活。
文章朗讀
♛ 本期精選文章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