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險群注意 運動前最好先評估心血管風險!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編輯部 諮詢/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心臟內科主任 施奕仲醫師
【聯安預防醫學健康講堂】怕運動導致憾事?高風險群要注意

施奕仲表示,運動導致猝死的緣由,多數是心臟抑或是血管問題,而罹患慢性病患者就是高危險群。
一、心臟問題
(一)心臟結構異常:如肥厚性心肌病變、左心室出口狹窄、主動脈瓣狹窄等。
(二)患有致命性心律不整:如長QT症候群、Brugada症候群、心肌炎後遺症、陳舊性心肌梗塞或電解質嚴重失調等等所誘發的心室頻脈,甚至心室顫動等致命性心律不整,導致猝死。
二、血管性問題
血管的主要問題為冠狀動脈心臟病急性發作,也就是急性心肌梗塞,另外,腦血管梗塞〈梗塞性中風〉、主動脈剝離、腦出血〈出血性中風〉等也是應注意的狀況。以主動脈剝離為例,由於運動時血壓會有生理性的上升,所以如果本身血管硬梆梆、缺乏彈性,有可能在運動時因血壓起伏而導致主動脈剝離。
三、慢性病
患有慢性病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者,其實也是需要注意的一群人,如果又控制不良,會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好發族群,不可不慎。
若為本來就缺乏運動習慣,又有慢性病的人更需注意避免突然進行高強度運動,最好經醫師評估、定期健康檢查,在良好控制慢性病的情況下,漸進式地增加運動時間、強度與頻率,才能安全地達成身體健康的目的。
施奕仲也提醒,有時心臟問題也可能是藥物交互作用造成,尤其是有些致命性心律不整的發作,正是同時服用某些抗組織胺類藥物與某些抗生素時所引發。因此若同時有在看診不同科別的醫師,一定要告知醫師使用中的藥物。
評估心血管狀況,五大檢測報你知
30歲左右的黃先生一向是馬拉松的愛好者,在一次來聯安診所健檢的過程,因信任健檢諮詢專員的專業建議,決定評估自己的心血管狀況,竟幸運地在進行心臟超音波檢測時發現有左心室心尖部肥厚問題,加上心電圖出現頻發性的心室早期收縮,甚至是心室性二連脈、三連脈,是典型的運動猝死高風險者。所幸及早發現,立即轉診治療,且在專業醫師建議下,學會依照身體狀況規劃運動,不怕未來可能的運動猝死風險。
施奕仲提醒,其實運動導致猝死的機率並不算高,但是由於此類狀況在發生前多數都毫無徵兆,因此千萬不可輕忽,最好如黃先生一樣,提前先透過健康檢查了解是否有先天性或後天性的心臟結構、血管、心電傳導的異常,才能避開運動時導致的急性心血管風險。
想保養心血管?運動是不二法門
施奕仲提醒,儘管心血管有異狀者的確在運動時會有風險,但是想要保養心血管,定期做有氧運動很重要。尤其血管硬化者多數無運動習慣,才會導致血管彈性消失、進一步造成一運動就會爆血管的狀況。因此千萬別倒果為因,不是因為運動導致血管出狀況,而是不運動導致高風險!且規律有氧運動者,心臟效能還會變好,也能降低心臟負擔,可以說好處多多。所以,適量(時間/頻率)且適切(強度)的運動,是維護心血管健康的不二法門。
最後施奕仲呼籲,除了運動外,千萬別忽略健康檢查的重要,唯有充分理解自身狀況,才能因應不同情況做準備,盡情享受運動的樂趣與好處,開心動、健康活。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 心臟血管內科主任 施奕仲醫師
醫療背景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美國賓州大學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影像研修
資歷
.台大醫院心臟科研究員醫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
.健保局第一、第二門診中心醫師
.默沙東(MSD)醫藥學術顧問、資深醫藥學術顧問
.諾華(Novartis)醫學事務處處長
.葛蘭素史克(GSK)醫藥處長
.默沙東(MSD)醫藥學術處處長
專長
內科醫學、心臟血管醫學、心血管影像學、預防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