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性肺癌發生率已超越男性! 成長快速元兇不只是抽菸 -聯安診所健檢中心-聯安醫周刊
(last modified 2024-03-29 )
by

台灣女性肺癌發生率已超越男性! 成長快速元兇不只是抽菸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胸腔科 蔡哲龍醫師

【Doctors Talk專欄


11月17日世界肺癌日,衛生福利部統計處去年公布「109年十大死因」,癌症已經連續39年位居第一,其中肺癌更是蟬聯惡性腫瘤第1位。即使近年有較好的標靶治療、免疫療法,但患者若沒有早期診斷,治療仍相對棘手且預後不理想。過去民眾總把肺癌與抽菸做連結,但台灣許多肺癌患者沒有吸菸習慣,想要徹底防範肺癌,除了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避免暴露危險因子之外,建議40歲起考慮開始做肺癌篩檢具高風險族群更應提早。
 

罹患肺癌風險難計算!國內多數肺癌友沒有吸菸史

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統計超過6成肺癌患者被診斷時已是「晚期肺癌」。十年內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藉由民眾的年齡、性別、是否有三高來估算,但一個人未來十年內罹患肺癌的風險並沒有具體的量化指標可參考。面對新國病肺癌,早期偵測早期治療才是最好方法!

研究證實不分男女「抽菸」增加 10 倍至20倍的罹患肺癌機率,如今肺癌高危險群不限於吸菸者,包含有肺癌家族史,曾經感染過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部相關及病史,這些族群未來產生肺部腫瘤的機會都比較高。


台灣女性肺癌發生率已超越男性 且較西方女性年輕10-15歲!

近年台灣女性肺癌發生率上升速度相當快,中研院「臺灣癌症登月計畫」表示,在2019年女性甚至已超越男性,且女性肺癌患者相較於西方人,平均年輕10-15歲,多數又都沒有抽菸習慣。推測「基因突變」、「環境暴露」對肺癌也是一大隱憂,例如空氣汙染環境。家住大馬路邊低樓層的居民,或是在上下班尖峰時間在戶外活動者、住家附近有工業區,都屬風險較高族群。由於這些PM2.5細懸浮粒子會經由肺泡穿越微血管進入體循環,導致細胞基因突變、癌變等等,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已把PM2.5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質。


7大危險因子就在身邊! 高風險者應提早做肺癌篩檢

另外,常見的肺癌危險因子還有:烹飪油煙、職業暴露(重金屬)、二手菸、食物中含亞硝酸鹽、環境中氡氣、慢性肺部疾病、輻射暴露等等。這些危險因子潛藏在生活中,不得不提高警覺。即便是已經戒菸的族群,也要戒菸15年後,罹癌風險才會降低至跟一般人一樣。若生活中跟這些危險因子高度重疊者,應提早做相關肺癌篩檢。

● 高風險者:建議35歲開始做肺癌篩檢

一般人建議可以在40歲起考慮進行相關篩檢,因為從統計數據分析,男女都在40歲以上罹患肺癌症比例逐漸攀升。應該在癌症轉移之前就找到早期肺癌患者進行治療,是肺癌防治的主要目標之一。
 


肺癌篩檢怎麼選?肺部X光、低劑量電腦斷層優劣比較

對於在肺癌篩檢中,最普遍的為傳統胸部X光攝影,但X光難以發現一公分以下腫瘤或是毛玻璃狀病灶,加上X光有死角,不見得可以揪出早期肺癌。

近年來肺部低輻射劑量電腦斷層(LDCT)成了偵測早期肺癌最新利器,不僅檢查時間短,不需要打顯影劑,所以不會有過敏、傷腎的疑慮。特別用於偵測小於一公分的肺部結節,具有高敏感性。研究也證實對高風險者進行LDCT篩檢是有效的,相較胸部X光可降低20%肺癌死亡率。


LDCT發現異常不等於肺癌!定期追蹤更重要

藉由LDCT常見與肺癌相關影像學異常有結節與毛玻璃樣病灶,(3公分以下腫瘤稱為「結節」)但無法立即判斷是良性或惡性。通常小於8mm的結節依大小安排第二次LDCT追蹤即可,透過第二次LDCT檢查的影像學變化,觀察結節有沒有變大,評估是否有惡性的可能。

如果檢查出一個3mm結節,經過一年後再檢查變成5mm就有惡性的可能,若3至5年沒有變化較可能屬於良性腫瘤。通常結節體積要大一倍大約需要經過6個月,這時結節直徑大約變為1.25倍,醫師會依據結節大小給予不同建議的追蹤時間。:

● 8mm以上:需轉介到醫院胸腔內(外)科做評估
● 7-6mm:半年後追蹤
● 5-3mm:一年後追蹤
● 2mm以下:兩年後追蹤

如果追蹤時發現結節變大、型態改變或毛玻璃樣病灶密度增加,可能需要進一步釐清問題。但早期肺癌如果在1公分以下以手術切除,其五年治癒率約達9成,鼓勵高風險者勇於提早進行肺癌篩檢。希望藉由新一代電腦斷層設備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民眾及早接受檢查而及早發現肺部病灶,讓肺癌不再成為國人健康的隱形殺手。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 胸腔科 蔡哲龍醫師

  • 中山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 中華民國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胸腔專科醫師
  •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