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喉嚨痛竟是胃食道逆流 這些危險因子你中了嗎?
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超音波室主任 楊建華醫師
【Doctors Talk專欄】胃食道逆流恐導致「潰瘍、食道狹窄」,台灣是亞洲之冠
胃食道逆流是胃酸、食物等胃內容物逆流到食道出現的疾病。食道不具備胃壁的自我保護機制,每次逆流都會造成傷害,久而久之食道的傷口形成潰瘍,甚至因為反覆的「受傷-復原」循環,讓食道纖維化,失去彈性後逐漸窄化。
臨床上,許多食道窄化的人會覺得吞嚥困難,到後來甚至無法吞下固體的食物,需要醫師用消化道內視鏡將食道勉強撐開。疾病至此,不僅生活毫無品質可言,吃不下也造成營養不良。
長期的食道傷害,更是讓食道腺癌風險增加。近年來我發現,本來常見於歐美國家的食道腺癌,在台灣也不斷增加,醫學文獻指出,台灣胃食道逆流比例其實是亞洲之冠,可見胃食道逆流問題已日趨嚴重。
生活、飲食太多壞習慣!即時檢查、做好預防
根據聯安診所內部統計,平均每4人就1人有胃食道逆流,近八成患者為30~59歲。而年輕人罹患胃食道逆流,原因無非是兩種:生活和飲食習慣改變。
上班族長年加班,生活作息不規律;生活習慣進一步影響飲食規律,太晚吃飯或愛吃宵夜,常吃得飽飽就睡覺。喜愛甜的、酸的、炸的、菸酒咖啡或刺激性食物,或愛吃大餐,到吃到飽餐廳拚命想吃回本的這些飲食習慣,久而久之,胃食道逆流自然易發生。
高壓、日夜顛倒的上班族、肥胖、愛抽菸喝酒者,尤其是有相關疾病家族史的人,更應該提高警覺。考慮到胃食道逆流有致癌風險,如有親人在40歲時罹患食道癌,建議就要提前十年,也就是在30歲時開始規劃檢查,提早預防。
胃食道逆流篩檢工具相當完備,包括上消化道攝影和胃鏡檢查可供選擇。我建議民眾可優先做胃鏡檢查,若發現異常,可以馬上取樣化驗。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是首要之道! 參考這兩個小技巧
聯安診所統計大約有6成胃食道逆流者並沒有症狀,許多民眾是在例行檢查中,意外發現,更顯得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若確診有胃食道逆流,一般來說都是藥物治療,但長期服用制酸劑對胃部健康不利,改善生活與飲食習慣,才是長久之道。舉例來說,戒掉菸酒等刺激物,避免吃得太甜、太酸或太油,找出容易導致胃食道逆流的特定食物;適當的減肥、穿著寬鬆的衣物,也能降低腹部壓力,避免胃酸逆流。
曾有位才30歲的年輕人,常胸悶、不舒服,打嗝時都嚴重胃酸逆流,當時我就提醒,可先減重至少5公斤,並搭配飲食調整,減少酸甜食物、將晚餐時間提早,再搭配些「小技巧」,像是在加班前先吃晚餐,睡前2個小時停止飲食;採用左躺睡姿,使胃酸與食物留在胃中,並用15-20公分的枕頭墊高頭部,都可以改善逆流風險。隔年再回來健檢時,他的胃食道逆流狀況已大幅改善。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超音波室主任 楊建華醫師
醫療背景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資歷
.署立基隆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署立基隆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台北市立仁愛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台北空軍總醫院內科專科醫師
專長
.內科專科醫師 .消化內科專業醫師 .消化系統內視鏡專科醫師 .消化科超音波專業醫師
♛ 本期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