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HOME Search 繁體中文Contact UsLocationSitemap
    Word Size:  
     
         
搜尋知識+
 

首頁健康知識+骨骼肌肉系統

   
健康檢查通論
營養專區
健康體能
功能醫學
癌症專區
身心專區
眼科
耳鼻喉科
婦科
心血管系統
呼吸系統
消化系統
泌尿腎臟系統
骨骼肌肉系統
內分泌代謝系統
過敏免疫系統
其他
健診小辭典
 
聯安健康檢查機構 ─ 健康檢查 | 健康管理 | 預防保健 | 預防醫學
   
Doctors provide comprehensive and personal medical advices after health examination.
Lianan has recruited several doctors with their own subspecialties.
 

8成扁平足會”隱形” 足弓非唯一判斷標準
現代父母愛兒入骨,但卻可能沒發現「隱性扁平足」正在威脅孩子的骨骼肌肉發育!根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2005年針對110名7~12歲的兒童,所進行的骨骼肌肉健診資料中發現,兒童常見的骨肌問題,第1名為扁平足(佔60%)、第2名為駝背(佔55%)、第3名為脊椎傾斜(佔53%)、第4名為內八(佔30%)、第5名則為O型腿(佔3%)。值得注意的是,在6成的扁平足兒童當中,其中有高達8成是屬於需經專業檢測才能得知的「隱性扁平足」。

足弓弧度會隱形 「隱性扁平足」不易察覺
未及早矯正可能導致姿勢異常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健康體能中心主任白淳升博士指出,根據國外研究,可能因為生活環境與飲食內容的改變,導致幼兒足部無法接受足夠的刺激,來促使骨骼反轉。臨床上發現,幼兒扁平足有逐漸增多的趨勢,其中「隱性扁平足」(也就是所謂的「功能性扁平足」)更是因為外觀上還是可以看到足弓,因此家長很難早期察覺。

「隱性扁平足」跟俗稱「鴨母蹄」的「結構性扁平足」是有差異的。白淳升表示,「結構性扁平足」是指腳不論在承重與否的情況下,都呈現無足弓狀態,所以很容易經由外觀來判定。然而「隱性扁平足」,則需要同時觀察在靜態與動態下足弓的變化,「隱性扁平足」患者在坐姿時可看見足弓,然而隨著站立或行走時,足弓會隨著施力部位與動作產生時有時無的狀態。白淳升特別呼籲,不要誤信單純用足弓來判定家中小孩是否有扁平足,以免輕忽隱性扁平足的存在。

白淳升提醒家長,可觀察家中小孩是否走一小段路就很容易感到酸痛,而且運動能力較差,如果是就有可能有扁平足。扁平足會使下肢受力不平均,可能導致駝背、胸椎後傾及骨盆前傾等姿勢異常,若未及早調整,成年後也很容易會有膝蓋磨損及腰痛等症狀。家長平時可多注意孩子走路的姿勢,看是否有外八或內側足弓下陷等現象。一旦懷疑有扁平足,建議進行完整專業的骨骼肌肉檢查,進一步了解孩子是否真的有扁平足,請專業醫師提供正確建議,避免埋下來未來疼痛的根源。

3歲檢測足弓反轉程度 學齡前後接受完整兒童骨肌檢測
創造刺激足弓自然發育的環境 可減少隱性扁平足的發生

至於何時是適合接受檢測的時機?白淳升建議,針對幼童日漸增多的隱性扁平足問題,家長可在孩子三歲足弓發育完成之後,便可檢測孩子足弓反轉程度是否有遲緩的現象;而在學齡前後,孩子將面臨外來的負荷增加,例如書包的重量、長時間久坐等,在此時則建議可幫孩子安排接受完整的兒童骨骼肌肉檢測,幫自家寶貝打好”肌”礎,別讓隱藏的問題,影響到孩子的骨肌發育。

白淳升進一步提醒家長,如果要預防小孩產生扁平足,可趁9歲足部的結構、形狀及比例成形前,提供小孩足部適當且適量的刺激,例如室外活動可選擇多讓小孩到公園、草地踼球或山坡等不平整的土壤地跑跳;室內活動則可每天訓練10-15分鐘的踮腳行走、在彈簧床上彈跳。因為當小孩的腳踩在不平穩的地,可刺激腳底小肌肉及韌帶,幫助小孩骨骼反轉。對於已有扁平足的孩子,白淳升建議,在鞋子上可選擇後護跟較硬、鞋底柔軟及綁鞋帶等穩定性較佳的鞋子,嚴重者才建議使用特殊鞋墊。
 
< 回上頁
     
Service Hotline : 886-2-2570-2155 #2 | Fax : 886-2-2712-8050 | Service E-mail : service@lianan.com.tw
Address: B2F., No.16, Sec. 4, Nanjing E. Rd., Songshan District, Taipei City 105, Taiwan (R.O.C.) | Copyright c 2008 Lianan Wellness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