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火燒心-胃食道逆流症
|
 |
食道逆流症,在台灣有日益增多的趨勢。一般而言,若有胸口灼熱感(俗稱火燒心)或胃酸逆流的不適,可稱為廣義的胃食道逆流症。若因胃酸及內容物逆流至食道,引起食道黏膜受損、發炎、潰瘍或出血等現象,則可以進一步稱之為逆流性食道炎或糜爛性食道炎。部份有胃食道逆流症的人可在胃鏡下見到不同程度糜爛性食道炎的狀況,但有約三分之一的患者,胃鏡下並無食道炎的表現,此時就須藉助24小時酸鹼度測定。女性較常發生輕度疾病,男性較常見重度疾病或有合併症的狀況。白種人的發生率也明顯多於亞洲人及非洲人。
一、常見症狀: 典型的胃食道逆流是以火燒心來表現,指的是由劍突到喉嚨中間的灼熱感。症狀會因飽食而更加惡化,在吃了制酸劑及牛奶後可稍加緩解。患者自覺症狀的發生頻率及嚴重度和內視鏡下的嚴重度不盡然有正向相關。非典型胸痛也是常見的表現,但是在冠心症的高危險群中需先排除心臟罹患的可能性。此外,逆流症狀也相當常見,患者會感覺口中有酸味及苦味的現象。若患者有吞嚥困難情況,則需懷疑是否有合併食道狹窄、食道腫瘤或蠕動功能障礙的情況產生。吞嚥疼痛較少產生,若患者有吞嚥疼痛的現象,則需將其他會導致急性食道炎的情況考慮在內,如感染或藥物的損傷等。
逆流性食道炎也會合併食道外表現,如咽喉部及呼吸系統等。咽喉部的表現包括喉嚨痛、耳痛、牙齦疼痛、嘶啞、咳嗽及喉頭異物感等。在呼吸系統中,胃食道逆流症也可導致氣喘及吸入性肺炎等狀況。因此在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喉頭異物感、胸痛及氣喘等症狀,需將逆流性疾病列入鑑別診斷當中。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每一個有食道外表現的患者都有典型的逆流症狀,這需靠胃鏡或24小時酸鹼度測定做進一步確認。
二、 發生原因: (1)胃酸分泌過多 (2)食道末端與胃連接的賁門括約肌功能不良 (3)食道蠕動障礙 (4)長期置放鼻胃管 (5)胃排空障礙 (6)食道疝氣 (7) 壓力緊張及生活作息異常
三、 治療方式: 逆流性食道炎是一種慢性的疾病,患者通常需有長期作戰的準備,治療上可以依照病情的嚴重度分不同階段進行,基本上以減少刺激物質及增強食道的蠕動力為主。 (1)第一期:著重在生活型態調整,這是所有患者必須從事的步驟。 i. 生活型態的調整: 1. 三餐定時吃、每餐只吃七、八分飽 2. 避免吃宵夜 3. 減輕體重 4. 不穿緊身衣服或束緊皮帶 5. 睡前2小時勿進食 6. 躺臥時,床頭宜墊高十五至二十公分 7. 戒煙 ii. 飲食原則—避免食用下列食物: 1. 增加胃酸分泌的水果:柳橙、葡萄柚、蕃茄、鳳梨 2. 刺激性食物:酒、濃茶、咖啡、辣椒、麻辣 3. 過甜的食物:巧克力、甜點 4.不易消化高脂肪食物:炸雞腿、煎魚、薯條、油飯、全脂牛奶 5. 其他:薄荷、碳酸飲料 (2)第二期:抑制胃酸的藥物(質子幫浦抑制劑)、增加食道蠕動和提升 下食道括約肌壓力加以治療。 (3)第三期:當藥物治療失敗或效果不佳時,可以考慮以手術或其他 方法如內視鏡治療來改善下食道括約肌的壓力。
一般認為東方人胃食道逆流症發生率較低,這和種族體質有關。但近年來由於飲食習慣的西化及對疾病進一步的瞭解和掌握,使得臨床上胃食道逆流症的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並非早期認為是個少見的疾病。大部分有逆流性食道炎的人,若願意配合飲食及調整生活方式再配合藥物治療,多能獲得很大的改善。
(本文摘自聯安會訊第62期)
|
|
|
< 回上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