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酷盛夏 小心熱病症來襲-聯安診所健檢中心-聯安醫周刊
(last modified 2024-03-28 )
by

炎酷盛夏 小心熱病症來襲

文/聯安診所 醫護部

酷熱的高溫加上戶外休閒活動的盛行,高溫環境對我們的身體所造成的影響是一個相當值得注意的課題。我們人體散熱主要是靠著與週遭環境的對流與輻射作用,以及身體汗腺排汗的功能達成。所以如果週遭是一個高溫高濕度(特別是32度及濕度60%以上—如台灣)的環境,不僅對流輻射的作用消失,身體排汗也大受影響。特別是小孩或老人處在此種高溫高濕的環境下時,很容易就因為體熱無法有效排散或水份喪失過快以及電解質不平衡等因素,造成種種在高溫環境下發生特有的熱病症。在另一方面,正常人在熱浪來襲時,身體的調節機能約需4~7天的時間才能適應,在此調適期間,也較容易發生熱病症。


一般常見的熱病症包括熱痙攣、中熱衰竭、中暑等。事實上這些是高溫環境傷害的一個連續過程,嚴重性也依序加重。熱痙攣是最輕微的一種,主要是因鹽份與水份的喪失,特別是在鹽份喪失時,患者常常在劇烈使用某部份肌肉後發生短暫、間歇而極痛苦的痙攣性疼痛。這種熱痙攣的患者,一般體溫及汗腺排汗的功能都尚稱正常,處理上只要讓患者坐或臥於涼爽通風的環境,同時在痙攣處施以—穩定的壓力,幫助伸直同時補充電解質與水份即可恢復。


中熱衰竭常發生在無法適應週遭高溫環境的人,大量水份及電解質的流失造成心臟血管系統無法執行散熱的工作。患者此時常臉色蒼白、身體虛弱、疲倦、自感頭痛、暈眩、嘔吐感,甚至意識錯亂或暈厥,但是體溫卻正常。病程的發生常很突然,但是經過適當處置後也恢復的很快。


至於中暑,則是熱病症中較嚴重的,也須要緊急且積極的處理。只要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活動過久或是還未適應,再加上排汗調節體溫的功能失調,造成體溫異常升高都可能發生中暑的問題。患者的體溫高到40度以上,皮膚因為排汗機能失效而成乾熱且紅的外觀,患者抱怨頭痛,昏眩,看起來躁動不安、呼吸急促,此時患者血壓也降低,脈博淺而快,最後甚至意識錯亂或昏迷。碰到這些狀況,若患者神智清楚,可採半坐半臥姿,若昏迷且呼吸正常,可採用復甦姿勢,然後施以急救。一般希望患者在約一小時內體溫能降到38度左右或以下。在緊急處置的同時仍應儘速尋求醫療支援,將患者儘速送醫。


夏季帶兒童及嬰兒外出,熱病的預防之道,要做到儘可能在高溫環境中活動前,先攝取足夠的水份,並定時作水份的補充。時要有定時的水份補充,否則很容易形成脫水狀態。兒童若平時的飲食均衡,除非大量流汗,一般倒不急於補充電解質和鹽分。否則,因鹽分的補充造成胃部不適,易引起嘔吐,造成高鈉血性脫水;嬰兒若是餵哺母乳,則對於熱病症、脫水、高鈉血症的預防都有幫助。